6月25日,内蒙古首笔“取水贷”(取水许可证质押贷款)在兴安盟阿尔山市成功落地,标志内蒙古自治区在绿色金融赋能水资源高效利用方面又迈出关键一步。该笔业务是内蒙古自治区对“水权”这一无形资产的又一金融创新探索,是由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向内蒙古云露水业有限责任公司发放700万元贷款,精准支持其年产2万吨高端矿泉水项目。
今年以来,针对节水企业因传统抵押物不足而出现的融资难题,水利厅依托自治区节水产业联盟交流协作平台,协同有关金融机构进一步建立健全融资服务体系、明确金融支持措施,着力构建“政银企”高效联动机制。针对本次“取水贷”融资项目,创新运用了“取水权质押+双边登记”的融资模式,组织属地水行政部门对节水企业取水权进行全要素评估,将企业持有的9.698万立方米取水权纳入质押范围,通过取水许可证增信评估,赋予水资源这一无形资产融资属性,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下一步,自治区水利厅将持续深化节水领域投融资改革,充分发挥好金融要素在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中的作用,加快推动水资源向“水资产”转化,助力全区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完善“水权金融”政策,总结近年来全区推进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的经验做法,持续探索“水资源盘活+生态增值+产业赋能”发展模式,健全与有关金融部门支持措施,落实与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联合出台的《关于金融支持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着力推动“水权”变“资产”,为持有取水许可证的取用水户打开融资新通道。二是发挥节水产业联盟跨领域协作优势,积极搭建对接桥梁,促进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与节水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三是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在大力推行“节水贷”“水权贷”“取水贷”等绿色金融产品基础上,开发基于水权价值的水权+节水贷、水信托等新型涉水金融产品,推动水资源资产化与绿色金融深度融合。(中国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