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商报新闻客户端(记者 张鑫 通讯员 许红岩 包亚洲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兴安盟政法各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及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立足政法机关职能职责,充分运用法治化手段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在“加”和“减”上做文章,法治利民更有温度
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切入点,兴安盟政法机关全面推动执法司法便民利民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在服务群众上做加法,在减轻群众负担上做减法,一加一减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派出所“一站式”政务服务模式是兴安盟公安机关在优化政务服务中进行的一项创新实践,“一站式”派出所数量不断增加。严格按照“五统一”“十公开”原则全面统一事项目录、管理制度等,推动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操作规程等标准化,如“机动车登记证、行驶证、号牌补领、换领”“机动车、驾驶证违法信息查询”等简单、高频的业务,在派出所就可以一站办结,使“一站式”派出所切实成为人民群众办理政务服务的“便利店”;调整服务窗口建设也是市公安局践行“让群众少跑腿”理念的举措之一,政务服务大厅原有户政、治安、交管、网安、禁毒、出入境、监管7个部门业务窗口,经整合后减少为4个“综合窗口”,全面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返回前台统一窗口出件”,实现“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窗通办”,群众办事更加顺畅便捷。
围绕“让群众都能有良好诉讼体验”,推行智慧法院自助服务,引导群众足不出户完成网上立案。专人负责12368服务热线接待咨询,对老年人等行动不便群体开展了上门立案服务;将减少群众诉累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突破口之一,通过引导诉前调解,推进简案速裁减少当事人时间成本,从简从快审理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到45天左右。
在“亲”和“清”上下功夫,法治护企更有深度
定向服务市场主体工作,建立定向服务关系,加强企业服务和沟通协调,为企业排忧解难,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有效促进供给侧改革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设立涉企诉讼服务“绿色通道”,所有诉讼事项执行一次性告知,提升立案登记效率,普遍由7日缩短到2-3日,效率提升近70%。在涉企刑事案件中秉持审慎谦抑善意的理念。
积极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在全盟遴选优秀律师和公证员组成了民营企业法律服务顾问团,先后深入多家企业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暨“送法进企业”活动 ,形成包含七大类33项内容的《民营企业法治体检项目表》和“法治体检”建议书。帮助分析民营企业法律需求和风险点,查找制度漏洞和薄弱环节,并提出相关法律意见和建议,助力企业提升依法经营管理水平。
立足法律监督职能,重点监督纠正涉及侵犯企业的案件应当立案而不立案、不应当立案而立案、违法使用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以及适用强制措施、查封扣押冻结财物不当等问题。加强对涉及企业行政执法的法律监督,强化运用检察建议、支持起诉等手段监督纠正行政执法机关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推动支持和保护企业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通过强化法律监督,不断优化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在“打”和“建”上求实效,法治保障更有力度
严厉打击影响营商环境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持续开展大案攻坚,组织集群战役,重点打击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提供转账洗钱、技术平台、设备维护、引流推广、人员招募等服务的组织和人员。深化“断卡”行动,集中整治非法开办贩卖“两卡”违法犯罪活动。组织开展涉军造假、医保诈骗、养老诈骗、退保诈骗等突出犯罪专项打击。
着力构建全民参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积极推进“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聚焦影响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开展“法律进企业、进园区”活动,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的法治化建设水平。制定了《关于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的工作方案》。各行政执法部门在政务公开网站上公布了行政执法主体信息、行政执法人员信息、行政处罚流程图、《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人员清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事项目录清单》等信息,执法人员、职责权限、法定依据、执法程序清晰明了,为执法人员落实“三项制度”提供操作准则。
“扛起优化营商环境政治责任,政法机关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全区政法机关“迎接二十大、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的全面启动,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吹响了新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兴安盟政法机关将牢记使命,在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新征程上扬帆奋楫,再谱新篇,护航全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