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商报新闻客户端消息(记者 张鑫 通讯员 刘艳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政治任务,防止规模性返贫是底线任务。赤峰市林西县坚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把林西县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第一要务,“三管齐下”确保守住“零返贫、零致贫”底线目标,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防返贫动态监测入户摸排
加强监测户动态监管
坚持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防止规模性返贫是乡村振兴部门第一位的政治任务,是底线任务,林西县以防止返贫致贫消除风险隐患为发力点,严格落实风险隐患“早发现、早介入、早帮扶”的工作要求,不断拓展监测发现渠道、完善监测预警方式方法、规范监测对象识别、帮扶和风险消除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监测手段,对所有农牧户收支变化、“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开展高标准常态化全覆盖监测,每季度开展一次全面入户摸排,坚决做到发现一户、纳入监测一户、精准帮扶一户,应纳尽纳,不限制规模。通过“入户核查核实、村评议公示、乡镇验收审核、县级审定执行”程序,及时纳入系统标注管理,杜绝体外循环。截至目前,林西县共有脱贫人口7919户13712人,监测人口468户889人,其中取消风险200户354人,未取消风险268户535人。
利用空地发展庭院经济
落实帮扶政策监管
以产业发展带动增收
林西县以落实产业帮扶政策为主导,建立常态化帮扶机制,对新纳入的监测对象及时开展针对性帮扶,因户、因人“精准”施策,确保帮扶政策的可持续性和收入的稳定性。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帮扶方针,及时开展产业、就业等帮扶,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落实好兜底保障措施。针对未取消风险的268户535人,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精准落实帮扶措施,特别是全部落实了产业帮扶措施,对73户有劳动能力的监测户,根据其所在村主导产业发展情况,落实了肉牛养殖、大棚种植等产业扶持政策;对150户半弱劳动能力的监测户,落实了“六小产业”帮扶措施,通过养殖鸡、猪等小牲畜和种植果树等发展庭院经济;对45户无劳动能力或丧失劳动能力的监测户,落实了土地托管和养殖托管的帮扶措施,通过与种养殖大户或合作社签订托管协议,获取稳定收益。林西县持续加强帮扶政策监管,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把返贫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林西县召开动态监测研判会议
强化“三级联动”监管
全面消除风险隐患
按照农户提、镇村审、行业核、县级查的方式,落实村级排查研判、镇级评估审定、县级动态调整的“三级联动”风险管控办法,建立了村、镇、县三级风险快速响应工作机制,实现了上下联动、逐级核查、消除风险,确保逐级对风险的实效性管控和有效性解除,操作简便,群众认可。镇村要对新摸排的监测对象要进行综合研判、全面分析,科学确定致贫返贫风险点,针对收入型、保障型、发展型等不同风险,合理制定帮扶措施,汇总上报县乡村振兴局汇总;县乡村振兴局对于摸排确定的监测对象,及时通报给相关部门开展精准帮扶,各行业部门要有针对性的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持续跟进该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及时反馈镇村风险化解成果,确保致贫返贫风险及时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