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王子旺
8月16日,包头市市场监管局反不正当竞争与反垄断局发布:违反公平竞争审查规定,包头市四地区政府被约谈。
文内称:包头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包头市四地区政府违反《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制定的优惠政策或与企业签订招商引资协议存在以财政扶持、奖补等方式向企业返还税收和非税收入的违规行为进行约谈。
包头市市场监管局的这次发布有着重大意义,值得学习借鉴。
8月1日起,正式开始施行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为地区招商引资的“内卷”戴上“紧箍咒”。之所以说其“紧”,当属第十条的规定: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或者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选择性、差异化的财政奖励或者补贴......
招商引资是地方抓经济、强产业的有效手段。不过在激烈的招商竞争态势之下,个别地方政府为争夺项目,加码招商政策,互挖存量企业,甚至“内卷”成了地方“互害”。其中滋生出的政策无效耗损、“超常规优惠”等问题,不仅加剧了地方负担,更助长部分企业“短期套利”心态,不利于高质量发展。
这样“内卷”式的招商不是引资的出路,相反只有短期刺激增长之效,既扰乱了市场秩序,最终自身也未必能得到真正而持久的经济增长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