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积极探索建立基层议事协商工作机制,持续聚焦百姓关切,畅通民情民声联系渠道,激发老百姓议事热情,加快推进协商议事成果转化,推动协商议事嵌入基层治理,成为基层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聚焦社区“小网格” 推动基层“大治理”
“在职党员双报到”纳入网格队伍,与社区共驻共建打造“暖心驿站”,为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群体提供休息场所;“结对联系”党员干部全面落实所联系特困对象的救助、照料、服务政策措施;社区与多单位成立共驻共建协调委员会领导小组,共同开展相关惠民助民活动。
乌兰察布市积极探索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模式、新途径,持续深化“党建+”“网格+”工作机制,结合党员“五个结对联系”“在职党员双报到”制度,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网格体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居民自治等力量,赋能基层治理,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感、安全感。
针对社区网格,建立“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收集上来的民情民意分类整理、协商解决,确保群众“心事有人听、难事有人管、事事有回音”,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点亮群众“微心愿” 画出幸福同心圆
崭新的车棚、畅通的道路、干净整洁的墙面……经过改造的老旧小区焕然一新,老人们三五成群,闲坐在一起沐浴阳光,十分惬意。
以前,老旧小区硬件设施不完善,居民只能把电动车、自行车推进楼道停放,不仅出入不便,还存在安全隐患。集宁区光明社区通过“微心愿”了解情况后,召集居民代表进行议事协商,及时听取大家的意见和需求,联合集宁区国融公司现场查看并商讨对策,最终确定车棚拆旧盖新的改造方案,新建面积约50平方米的车棚,配备的充电桩可满足电动车的充电需求。
办好群众关心的小事,就是社区治理的大事。为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乌兰察布市的社区工作人员倾听居民的个人需求和愿望,通过“微心愿”活动,从一件件“关键小事”入手,让大家的烦心事件件有回应,不仅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满意度,也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形成良好互动和共建共享的社区氛围。
搭建议事小平台 办好群众暖心事
“路灯多久能安装完成?”“安装的费用从哪里来?”“后期的路灯维护怎么做?”……察右前旗玫瑰营镇就红旗村“巷道亮化工程”事项通过“有事前商量”议事平台,邀请察右前旗政协、镇政府、村委会相关代表以及村民小组代表、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寻找解决办法。
议事会上,参加协商的村民代表踊跃发言,对路灯的安装、管理、技术问题提出了很多疑问,技术人员对太阳能路灯的材质、尺寸、功率、价格等问题一一做了解答和回应。经过充分讨论协商,最后决定4个自然村共安装路灯257盏,辖域照明全覆盖。
乌兰察布市持续推进“有事前商量”协商议事工作,让党员代表、村代表积极参与到协商议事活动中,协商于民、协商为民,把群众所急、所想、所盼的一些想法诉求收集好,采取灵活多样的协商方式解决好,让群众切身体会到在议事工作中的存在感和参与感,构建起互信互助的党群干群关系,把基层工作办到群众心坎里。
在乌兰察布,另一种协商议事更加灵活。一方空地,几个马扎,大家围圈而坐,你一言我一语,这便是一些社区搭建的群众协商议事机制——“小马扎议事会”。通过“小马扎议事会”的开展,让小区居民能够充分参与到小区治理中,提建议、说想法、话诉求,群众的诉求在哪里,“小马扎议事会”就开到哪里。(武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