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经济网-内蒙古财经综合性门户网
    新闻热线:0471-3285915    监督热线:0471-3285917     官方微博    关注公众号
        客户端
内蒙古商报社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
当前位置:内蒙古经济网盟市详细

扎兰屯市蘑菇气镇中心校:弘扬传统文化 诵读国学经典

时间:2025年03月06日 16:24:25 来源:扎兰融媒   大字 小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集合,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2b90ffd3-1028-7d7a-39a8-af52f54db55e.jpg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它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蘑菇气镇中心校开展了一系列的传统文化教育。

  古韵新生,诗意校园。

  当前,通用教材中的古诗虽然经过精心筛选,但难以完全满足我校学生的文化背景与学习需求。教师们意识到,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古诗校本教材,能更精准地助力学生领略古诗之美。蘑菇气镇中心校张胜刚校长高度重视对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培养,召集了一批对古诗有深厚研究且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编写团队。成员们依据各自专长进行分工,并利用寒暑假合力完成校本教材编写, 在内容筛选上,注重选取经典名篇,如《苏轼诗集》《王维诗集》《陆游诗集》《杜牧诗集》等大家之作,确保学生接触到最具代表性的古诗;为了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结合学校“少年军校”办学特色,还编写了《金戈赋》红诗校本教材,传承红色文化,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23b2eb6e-9984-e031-f89b-58cf99f3fe82.jpg

  弘扬古诗词传统文化,为学生成长点亮明灯。

  诵读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活力,将学生从沉睡中唤醒。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学生应该背诵积累大量的中华经典美文。因此,学校要求师生坚持每天早上7:50—8:20为诵读时间。晨读形式多样,包括:集体诵读、韵律诵读、配乐朗诵、古诗吟唱等形式。

717cc8e3-f4f8-b873-8fc0-bb520120f44c.jpg

  我校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同,将校本教材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教师结合本班学生情况,制定班级晨读计划。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轻柔地洒进校园,朗朗的读书声此起彼伏。教室里,同学们坐姿端正,手中捧着古诗书本,齐声诵读,宛如一首悠扬的序曲,为新一天的学习生活注入了丰富的文化滋养。在读书日期间,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吟诵传统文化 诵读中华经典”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展演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和审美能力,我校开展了古诗词诵读比赛,比赛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学生个人笔试合格后方可进入面试环节。面试环节分为:个人作答、小组合作和小组抢答。

  学校长期以来致力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推广与深化,构建了涵盖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实践体验等多元的学习体系,在每周的诗词中华社团课上,学生们仿若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cf8ce56b-9f20-83cd-7b4f-839c230d4f26.jpg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当古老的诗句与灵动的韵律操相遇,既锻炼了身体,又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它是传统文化传承的新方式,让学生们在快乐中感受古诗魅力,茁壮成长。

  学生不仅在文化知识层面收获颇丰,更在品德修养上得到提升。我校每学期期末都会对全校学生进行校本教材古诗词背诵过级考试,通过分级考核的方式,鼓励学生循序渐进地积累古诗词,感受诗词之美。通过两年的课程实施,学生的优秀率较之前大幅度提升。

  声声古韵,传诵经典。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交通音乐节目制作传播中心与扎兰屯市融媒体中心联合我校共同组织开展了“童声“诵”北疆”诵读活动,舞台上,学生们慷慨激昂,满怀豪情。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他们时而激情澎湃,时而浅吟低诵,用声情并茂的朗诵表演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献礼。

  学生们用自己的满腔激情歌颂祖国母亲的伟大,歌颂内蒙古,充分展现出学生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诠释出浓浓的爱国热情。

dcac80c6-7cd9-d1f0-6466-07221c973674.jpg

  诗情朗朗传美韵,画意潇潇承古人!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自学校开展一系列的传统文化教育以来,古诗词校本教材就犹如一颗精心培育的种子,在校园的土壤里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结出了累累硕果。充实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素养显著提升。学生自使用古诗词校本教材后,学生们的古诗词知识量呈爆发式增长。学生们在课堂上,从对诗词字词的精准理解,到对整首诗词意境的感悟,都有了质的飞跃。原本只能背诵寥寥几首常见诗词的学生,如今能熟练吟诵上百首经典与特色诗词,对诗词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也能娓娓道来。

  古诗词独特的韵律美、意境美在校本教材的精心编排与讲解下,如春风化雨般润泽着学生的心灵。学生们学会了欣赏“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中对仗的工整,体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色彩描绘的鲜明。在日常写作中,学生们开始自觉借鉴古诗词的表达方式,文章变得更加生动且富有文采,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9e02c2b1-fddc-670e-93d4-900aaff034a8.jpg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与高尚的道德情操。校本教材通过对诗词的深入解读,将这些正能量传递给学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让学生懂得坚守气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教会学生懂得奉献。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们的言行举止更加文明,价值观更加积极向上,形成了良好的品德修养。提升了学校教师的专研能力。编写古诗词校本教材的过程,促使教师们深入钻研古诗词文化。这一过程中,教师们对古诗词的理解从表面走向深入,学术研究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为了让校本教材更好地发挥作用,教师们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从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诗词相关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意;到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词内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合作精神。这些创新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古诗词教学效果,还应用到其他学科教学中,推动了整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爱国校本教材在学生成长、教师发展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充分彰显了其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学生的爱国情怀不仅停留在认知层面,更体现在学生的日常行动中。在校园里,爱护国旗、尊重国歌成为学生们的自觉行为。每当国歌响起,无论身处校园何处,学生们都会立刻停下脚步,面向国旗行注目礼,神情庄重肃穆。走出校园,学生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精神。不少学生利用假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关爱孤寡老人、参与垃圾分类宣传等,将爱国情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它如同一座灯塔,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引导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热爱祖国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968bcef9-4de7-c4ea-e96c-26242fd18bbb.jpg

  校本教材成为校园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校通过校本教材的教学,将古诗词文化融入到日常教育中,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深刻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这种传承不仅影响着在校学生,还通过学生辐射到家庭与社会,带动更多人关注和学习古诗词,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力量。

  弘扬传统文化、诵读国学经典所取得的累累硕果,宛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这一场与经典的邂逅,让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社会绽放出耀眼光芒。我们坚信,随着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国学经典将如春风化雨般,润泽更多人的心田,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深厚文化底蕴、高尚道德情操和强烈民族自豪感的中华儿女。让我们携手共进,继续在国学经典的浩瀚海洋中遨游,传承民族精神,续写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篇章。(记者 靳黛 通讯员 张胜刚 王海霞)

编辑:李姝廷

版权声明:内蒙古经济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917   蒙ICP备2021003034号-1 

Copyright © 2016- 内蒙古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