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国网蒙东电力建设管理的三项新能源工程全面建成,标志着内蒙古科右中旗百万千瓦风储基地的外送通道成功打通,每年将汇集36亿度新能源电量,除本地使用外,均通过扎鲁特-山东±800千伏特高压工程送至华东地区,可节约标煤90万余吨,减排氮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碳约320万吨。
这三项重点工程分别是兴安盟桃合木500千伏新能源汇集输变电工程、连接通辽和兴安电网的蒙东铝都~平川500千伏线路工程、蒙东兴安蒙能右中新能源百万千瓦风储基地220千伏送出工程。三项工程总投资16.9亿元,新建500千伏变电站1座,架设500千伏线路355公里、220千伏线路116.9公里,组立铁塔1157基,系统性提升新能源接入能力。
三项重点工程竣工的前一天,正值国网蒙东电力成立16周年。从2009年6月29日至2025年6月29日,国网蒙东电力累计在内蒙古投资超1790亿元,持续优化升级特高压电网和蒙东电网结构,已建成“五交三直”8项特高压工程,特高压累计外送电量超7300亿度,相当于2.8亿户家庭1年用电量,就地转化超2.5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7.1亿吨,有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协同联动 全面保障工程建设
为保障工程如期投运,国网蒙东电力加强政企协同,充分发挥新型电力系统专班机制作用,建立“点对点”沟通机制,快速解决各类问题,为工程连续快速施工创造条件。其中,桃合木500千伏新能源汇集输变电工程更是实现“39天完成可研、10个工作日取得核准批复”的高效建设进度。
同时,该公司组织相关部门、单位深化“两个前期一体化”“抢前期不抢工期”理念,“串行改并行”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强化建设过程管理,全过程机械化作业,有效应对周期短、任务重、作业风险等级高、多回线路交叉跨越,克服线路跨越荒无人烟的草原、丘陵地区等自然条件限制。
“我们采用钢板铺路、多小组交替协同作业和多作业面同时施工等方式,在保证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国网兴安供电公司建设部主任刘振介绍道,施工过程中,全面采用机械开挖、吊车组塔、无人机展放导引绳及智能可视化牵张设备等方式,全过程机械化应用率达100%。
重点工程离不开人、财、物投入,仅蒙东铝都~平川500千伏线路工程,项目高峰期时现场便有多达600余人同时作业。国网通辽供电公司优化施工组织模式,前置勘察现场,对作业环境、交叉跨越风险等做到“心中有数”,在关键作业节点开展安全督查与技术指导,保障现场施工有序开展。
针对桃合木500千伏新能源汇集输变电工程,国网蒙东物资事业部实施“班车+专车”采购模式,组织班车10个批次、专车2个批次,并提前统筹线路材料和主要设备供应,完成质量监督81项,保证设备材料无缺陷。
在计量装置验收阶段,国网蒙东供电服务监管中心提前组织骨干勘察、掌握设备与环境参数,编制方案,仅用3天完成96台高压互感器现场误差试验。
联接全国 畅通绿电外送大通道
记者从工程现场的电网接线图看到,三项工程整体呈“T字形”,铝都~平川500千伏线路工程是这一横,桃合木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作为关键枢纽,位于这一横的中间,通过500千伏线路分别与铝都~平川500千伏线路工程相连。另有220千伏线路与东南方向的科右中旗风储基地相连,也就是“T字形”的这一竖。
据国网兴安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科右中旗百万千瓦风储基地通过220千伏线路连到桃合木500千伏变电站,然后通过铝都~平川500千伏线路工程、平川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连到扎鲁特-山东±800千伏特高压工程,进而融入全国大电网。
融入大电网、带来大市场,让电力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将电的作用最大化,既保障全国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也能让革命老区的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加快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
三项工程在政企联动、高效推进下,将进一步优化东北地区能源结构,汇集内蒙古通辽市、兴安盟科右中旗及突泉县等地的清洁能源,外送至全国用电大省,带动清洁能源产业集聚,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服务内蒙古高质量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为东北全面振兴再添新动能。(马超 蒋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