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鑫 通讯员 王效平)初冬午后的暖阳洒满和林格尔县新店子镇圪臭沟村的绿水青山间,在郑二军专业合作社养殖场的标准化圈舍内,一头头肉牛膘肥体壮,负责人郑二军正在忙着备料、投食、打扫圈舍,一派繁忙的景象。
现年45岁的郑二军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曾当过建筑工、开过出租车的郑二军2013年选择回乡创业,因地制宜搞起了养殖业,通过银行贷款和政策帮扶购置西门塔尔肉牛80头。
郑二军的肉牛养殖场创办伊始,不仅缺资金,还缺养殖技术。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为牛添饲料,清扫牛舍,每天深夜还要到牛棚转一圈才能安然入睡。他买了很多肉牛养殖方面的书籍,利用空闲时间一本一本地“啃”,还经常通过网络学习养殖知识,使自己快速掌握了肉牛不同时期的养殖技术。因郑二军采用科学方法饲养,他养的200多头肉牛膘肥体壮,客商纷纷上门收购,他的育肥牛不仅在内蒙古畅销,还远销到山西、河北、天津等地区,今年,仅出售肉牛纯收入30多万元,养牛使他走上了一条致富路,过上了火红的日子。
“看看我饲养的小猪崽,全是自繁自育的。”刚刚喂完肉牛的郑二军一边照顾着藏香猪,一边聊着基地的发展情况。郑二军说,这几年,政府出台了扶持生猪养殖的稳产保供政策,激发了他养猪的积极性,在原来养殖肉牛的基础上,他向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拓展,2019年投资10余万元,购进藏香母猪,在荒山沟散养藏香猪,发展优质生态藏香猪。经过3年的发展,现在生猪存栏300余头,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青睐。
“喂,你好!你那里出售藏香猪肉,能给我预留吗?”,这几天,郑二军每天都要回复这样的信息十多条。郑二军信心满满地说:“准备做大藏香猪养殖规模,让更多人吃到生态藏香猪肉,打造和林绿色农畜产品品牌。”
“牛、猪养殖多了,牛粪、猪粪也多了,为此,采取循环农业模式,种养结合,流转村民土地1500亩,将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变废为宝,种植玉米、大豆,将生产的粮食、秸秆全部转换为牛、猪饲草料。”今年,郑二军试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000余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田喜获丰收,大豆亩产150斤左右,玉米亩产达1500多斤。
如今,占地36亩合作社拥有牛圈2000平方米,猪舍 300平方米,草棚500平方米,养殖肉牛210 头,藏香猪325头,年纯收入达50万元。种养结合念活“农经”,多种经营广开致富路。返乡农民郑二军已成为乡间致富多面手,引领一方百姓增收的致富带头人。
“我由从传统单一养殖走上种养结合之路,靠的是党的好政策,今后,我要带领群众不断迈向共同富裕之路!”说起新愿景,郑二军雄心勃勃,下一步合作社将在养殖专业技术引进、扩大养殖规模、与企业签订收购合同等方面下功夫,带动更多农户种植青贮饲料、养殖肉牛等方式实现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