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之下、草原深处,一条条银龙凌驾草原,一座座铁塔牵手相连。赛音昭500千伏开关站条条阡陌纵横的银线,携载着源源不断的电流,为千家万户传送着电能,谱写了一曲最为动听的银线乐章。座座参天耸立的铁塔,承载着梦想与希望,见证着蒙东电网人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为百姓送去光明与温暖。
严要求保障可靠运行
赛音昭500千伏开关站是国网蒙东电力兴安地区第一批大型风光基地配套及重要煤电送出配套工程,新建赛音昭500千伏开关站1座,π接500千伏输电线路2.54公里,新建66千伏站外电源线路53.687公里。该开关站位于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是落实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保供要求,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点工程。
该工程1个月完成前期手续办理,纳规后仅用4天取得核准批复,从2023年7月6日开工建设至顺利投运历时4个半月,为项目并网送电创造出先决条件,大幅提升了蒙东电网清洁消纳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创造了同类工程蒙东建设新速度。
为确保兴安电网首座500千伏HGIS智能开关站顺利投运,国网蒙东电力各级人员踏夜空迎朝霞,以坚不可摧、行不可阻之势,在2023年11月19日啃下攻坚验收的“硬骨头”。“坚强的电网是老百姓用电的坚实保障,只要项目建设成功,设备安全运行,让群众满意,自己苦点、累点不算啥。”兴南变电工区党支部书记吕通发道出了心声。
道有险夷,履之者知。赛音昭500千伏开关站投运之后,国网兴安供电公司兴南变电工区作为运维管理单位,正式将开关站交由工区变电运维二班管理,并且把赛音昭500千伏开关站设立为有人值守站,值班方式为3+N方式。
“这是我第一次运维500千伏开关站,需要学习和进步的地方还有很多,作为一名青年员工感觉责任重大的同时也充满了挑战性,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不断提升运维水平,把巡视工作落到实处,积累经验,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电力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兴南变电工区变电运维副值班员于明智兴奋地说道。赛音昭500千伏开关站从无到有、从建设到投运的全过程,见证了电网人的责任与担当,也为运维人员做好赛音昭站变电运维工作打了样。
“从投运结束那天开始,运维人员一直严格按照500千伏开关站的要求进行运维,及时排查设备的隐患,坚决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兴南变电工区副主任袁晓磊说道。他介绍,运维人员日常会开展设备巡检、红外测温、故障处理、定期试验及轮换、设备检测、设备维护以及安全管理工作等,并且对设备的各种指标逐项记录,重点对变电设备投入及运行情况、站用变设备油温油位指示、瓦斯继电器等进行全面检查,将巡视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开关站的可靠运行。
多举措提升运维质效
5月29日,赛音昭500千伏开关站现场的变电设备在绵绵小雨地洗礼下显得更加洁净,均匀发出的嗡嗡声像是在低语经历的故事。变电值班人员正在间隔中穿行开展日常运维巡视工作,监控大厅内数据正常传输,电话铃声不时响起,汇报工作井然有序。
“这一相电流互感器套管好像有些发热,找个角度拍照对比一下。”傍晚时分,运维二班值班员何哈斯础古拉、于明智没有丝毫懈怠,手持红外测温仪,全神贯注地对变电站内设备开展红外精确测温。
何哈斯础古拉和于明智是兴南变电工区变电运维二班中、青两代人的代表。原来,这个班现有员工11名,35岁以下青年6名,“老师傅”和“新力军”的组合让运维工作更加顺利。
为了更好地保障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运维二班编写了包括赛音昭在内的 13 座变电站的运行规程,还在班组内扎实开展主题活动,促进站内人员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定期开展反事故演习、应急演练,全面加强各类作业现场的安全督查、防范和管控力度。同时还努力创先争优,持续开展QC、科技创新活动,通过改进变电运行技术和管理方法更好地促进实际工作质效。
抓实干确保电网安全
在正式投运的近半年时间里,赛音昭500千伏开关站在兴南变电工区的运维下,圆满完成了春节、清明、五一等节假日期间、全国两会期间保供电等重要保电工作任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保电的先锋模范作用,贡献了国网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兴南变电工区在赛音昭500千伏开关站日常工作已完成例行巡视152次、特殊巡视66次、全面巡视32次、熄灯巡视41次。同时,完成包括设备环境检查、充油套管油位检查、周界异物检查、高压带电显示装置维护、SF6气体压力检测、避雷器动作次数及泄漏电流检测、防小动物维护、消防器材检查等设备维护工作共159次。还有对站内设备及设施外观、异常声响、设备渗漏、监控系统、二次装置及辅助设施异常告警、消防安防系统完好性、变电站运行环境等方面的常规性巡查。
赛音昭输变电工程的投运,不仅打通了兴安盟电力外送的“高速公路”,同时也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消纳兴安盟的绿色清洁能源。在赛音昭500千伏开关站的稳定运行下,中广核二期风电场已完成送电量44.4亿千瓦时,有效保障了东北、华北地区负荷发展需求,为“沙漠变绿洲,绿洲产绿电,黄沙变黄金”的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刘济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