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王丰
说起呼伦贝尔,给人的感觉就是茫茫的大草原。
是的,这里的草原辽阔无际,不仅装得下成群的牛羊,还有能够拴得住吃货灵魂的“奶桶肉”。
“奶桶肉”是草原上的一种较为特殊的烤羊肉。这种烤肉很少有人知道,但尝过的都惊呼:这辈子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羊肉!
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历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会用最天然的材料将羊肉呈现出不同的风味。奶桶肉制作的工具仅是河边最常见的鹅卵石以及家家户户都有的挤奶桶,这种组合能够做出属于呼伦贝尔的独特美味。
《内蒙古民俗》记载,奶桶肉的秘诀,在于“烤”和“焖”。“烤”用鹅卵石,“焖”用奶桶。
奶桶就是牧民平时存放牛奶的那种奶桶,即便整只羊的肉都能放进去,盖住盖子后再加热,就如同一个高压锅,在超密闭的空间里,保温性极强。
鹅卵石在河边随手就能捡到,因为鹅卵石经过多年河水的冲刷,没有了棱角,既光滑又很结实,在高温下也不会碎裂,还能够让羊肉均匀受热,是良好的辅助加热工具。
奶桶肉的制作十分讲究,先要将石头烧热,即下层铺柴火,中间放石头,最上面再放一层柴火,烧上半小时,将加热后的鹅卵石用热水冲洗干净备用。随即在奶桶底部放一层带皮羊肉,放适量盐、黑胡椒和香叶;然后将鹅卵石铺在肉上,铺的时候刺啦作响,十分诱人,继续交错放入羊肉、调料和石头,最上面还可以放点土豆、洋葱和胡萝卜等配菜。
最后将奶桶密封后,放在炉子上用牛粪烘烤。因为牛粪燃烧较慢,能保持比较均衡的温度,通过内外加热形成均匀的热气,加上水分完全锁在奶桶内,烤出来的羊肉自然又香又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