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经济网-内蒙古财经综合性门户网
    新闻热线:0471-3285915    监督热线:0471-3285917     官方微博    关注公众号
        客户端
内蒙古商报社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
当前位置:内蒙古经济网要闻详细

沙海 “织绿人”:吴恩奇用35年绣出生命绿洲

时间:2025年05月06日 09:48:09 来源:内蒙古经济网  原创 大字 小字

  本网讯(记者 李姝廷)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广袤的科尔沁沙地曾是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狂风呼啸而过,黄沙漫天蔽日,吞噬着大地的生机。然而,有这样一位沙海“织绿人”——国有敖伦林场工人吴恩奇,他以35年如一日的坚守与执着,与荒沙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持久战”,在沙海中硬生生“抠”出14万亩绿洲,用一生践行着对治沙植树事业的庄严承诺。

1746496118216995.png

  35年,于历史长河而言,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对吴恩奇来说,这是他与荒沙展开漫长拉锯战的漫长岁月,是他将青春与热血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绿色事业的壮丽征程。自种下第一棵树苗起,他便与这片荒沙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心无旁骛,只专注于治沙植树这一件事。

1746496155249875.png

  每年春天,当大地刚刚挣脱冬日的桎梏,万物开始复苏,化冻的土地还残留着冬日的清寒,吴恩奇和同事们就已化身“绿色先锋”,扛着树苗、工具,毅然决然地奔赴治沙一线。在敖伦嘎查周边的沙地陡坡上,补栽任务宛如一场艰难的攻坚战。陡坡上沙土松散,犹如一盘散沙,挖坑时,沙土不断从指缝间滑落,仿佛在抗拒着生命的扎根;浇水后,水分又迅速被干燥的沙土吞噬,不见踪迹;管护更是困难重重,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就可能将刚刚栽下、尚显孱弱的小树苗无情掩埋,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但吴恩奇从未有过丝毫退缩之意,他和同事们一次次挥动铁锹,反复挖坑,一趟趟往返于水源与树坑之间,沉重的脚步在沙地上留下深深的印记,那是他们为绿色事业奋斗的勋章。

  每一次栽树,吴恩奇都全程紧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用严谨和执着为每一棵树苗的成长筑牢根基。

1746496179427155.png

  库开公路两侧,4000亩樟子松郁郁葱葱,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将昔日白晃晃、刺眼的明沙牢牢覆盖,为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生机勃勃的绿装。为了这片来之不易的绿意,吴恩奇和同事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努力。

  当年栽下这些树的时候,为了提高树木成活率,需要人工打井,每口井至少要挖16米深,再备上6000斤水,吴恩奇和同事们反复试验、日夜不停地干,在短短2天内打通了20口井,大大提高了造林速度。

  看着这些樟子松渐渐长高,周边风沙逐年减退,吴恩奇说年以后这片林地就会长成森林,虽然过程很艰难,但作为一名林业工人,心里满是欣慰。

1746496212743192.png

  敖伦林场总面积11.7万亩,其中有林面积7.2万亩,4.5万亩是集中连片的天然阔叶古树林,日常巡护工作也是吴恩奇和同事们的重要一环。吴恩奇从最初全凭双脚丈量山林,一步一个脚印,踏遍了林场的每一寸土地,到后来配备摩托车,再到配备汽车,更加高效地守护着这片绿色家园。他熟悉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粒沙,他是林场的“活地图”,是敖伦林场年轻人心中当之无愧的榜样。他的故事,在林场中口口相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投身到绿色事业中来。

  凭借着丰富的治沙植树经验,吴恩奇和同事们每年还会被抽调到库伦旗内其他乡镇参与造林工作。平均每年栽树4000亩,按照每亩地65棵树来计算,35年间吴恩奇和敖伦林场的工人们累计栽下近1000万棵树,造林14万亩。他们带着绿色的希望和使命,奔赴各个需要他们的地方,将治沙植树的火种播撒到更广阔的土地上。

编辑:王丰

版权声明:内蒙古经济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917   蒙ICP备2021003034号-1 

Copyright © 2016- 内蒙古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