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王丰
专利产业化体现的是将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
截至今年3月底,内蒙古有效发明专利累计17125件,同比增长27.7%,增量位居全国第一,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2件。其中,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内蒙古前三,占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77.2%。
如何从“书架”走上“货架”。这不仅是专利转化的当务之急,也是全社会的迫切需求,更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课题中的应有之义。
盘活、用好知识产权资源,让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要破除传统壁垒,打开思路找出路。
一方面需要让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形成合力,加快出台细则或配套措施,确保政策措施可操作、能落地、见实效,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专利转化机制,特别是搭建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平台,让专门人才成为促进专利转化的“加速器”。
从专利授权情况看,截至3月底,内蒙古专利累计授权5360件。有效商标注册量为423041件。商标申请量为14974件,同比增长3.7%。
随着更多硬招实招的落地见效,专利供给和市场需求顺利牵手、紧紧握手,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