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王丰
近日,一台名为“AI小赛”的数字人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政务服务大厅上岗。这标志着赛罕区依托DeepSeek大模型技术,完成智慧政务系统升级,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人机协同”的服务新模式。
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引入,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供给方式和应用场景带来了质的改变。
今年,赛罕区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聚焦数字化转型,率先实现DeepSeek-R1大模型本地化部署适配。通过整合21个部门1400余条涉企及自然人业务知识训练模型,打造全市首个“DeepSeek+AI数智人”服务——“AI小赛”。其构建的智能问答矩阵,覆盖政策解读、办事指南查询等全场景,在政务大厅和微信公众号上线,推动政务咨询从“窗口排队”转向“指尖速查”。
人工智能与政务服务的深度融合,正重塑政府与民众、企业之间的互动模式。这一变革不仅显著提升了服务效率,更带来治理理念的革新,促使政府决策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
AI的价值取向在于智能化。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深入调研不同群体、不同场景下的服务需求,做到精准施策,避免“一刀切”式的智能化改造。要充分考虑特殊群体需求,确保服务普惠包容,让技术应用更有温度。适当保留为老年人、偏远地区居民等特殊群体的线下服务渠道,配备人工咨询与帮办服务,保障他们能够平等地享受政务服务。
同时要积极鼓励基层创新,探索符合地方实际、贴近群众需求的政务服务模式,让技术创新扎根服务人民的实践。
AI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为公共服务提供了强大助力。充分利用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优势,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智能化、精准化、多样化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