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王丰
7月6日,2025年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四川省泸州市闭幕。在这场文物修复界的“终极对决”上,来自全国的293位选手汇聚一堂,以指尖的毫厘之功,展开一场无声的较量。内蒙古9名选手经过层层选拔站到了全国总决赛的舞台,对于他们来说这次文物修复界的“武林大会”更多的是锻炼、学习。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文物保护修复是让文物活起来、发挥文化传承作用的基础性工作。做好文物保护修复工作,需要一支强有力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支撑。
文物修复人才缺乏堪称困扰我国考古界已久的“顽症”。近些年,文物保护与修复的人员数量已有大幅增加,但与文物保护与修复的需求相比较,相关专业人才依然高度短缺。
面对“文物修复师比文物还要稀缺”的窘境,相关部门已经在行动。近年来,文物保护专业学科地位显著提高,原来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越来越多的高校新开设相关专业,为高层次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培养作出重大贡献。
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培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让更多有志于从事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人更好地参与进来,形成推动文物保护修复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同时,要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一件一件地来,久久为功,方能做出更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