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各级新兴领域党组织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聚焦全市4.2万名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等新就业群体反映强烈的“小区进门难”、“就医难”、“子女入学难”等突出问题,聚焦新兴领域急难愁盼问题,主动服务、精准破题、长效治理,推动作风转变见行见效。
聚焦急难愁盼,破解民生难点。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新就业群体反映集中的“三难”问题,实施靶向攻坚。畅通末端服务。在72个小区试点“暖行码”智能通行系统,快递员平均进门时间大幅缩短,上线2个月共使用暖行码出入2万余次;上线“青城新e站”智慧平台集成20项功能,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救助、党员学习、诉求建议等服务,1.5万名新就业群体已登录注册。优化医疗教育保障。协调市妇幼保健院等2家医院开设“新业态专属窗口”,提供体检套餐优惠30%;推动6所公办学校优先录取新就业群体子女入学,实现“零门槛”入学。强化基础保障。建成110家“暖新餐厅”,提供8折就餐优惠和就餐补贴;联合蒙草等企业设立10万元专项救助基金,兜底帮扶困难群体。
突出主动服务,推动力量下沉。创新“一线工作法”,推动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发现”转变。包联机制全覆盖。制定《全市各级社会工作部和市委“两新”工委行业党委干部包联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工作方案》,选派568名干部结对1433家企业,指导解决企业党建、发展难题。数字赋能减负担。开发“青新蓝海”智慧平台,全面、准确地采集各类组织的基础信息,整合党建统计指标,数据填报压减60%。精简督查提效能。印发《关于对全市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开展排查整顿及资源优化工作的通知》,开展驿站效能整治,回民区22个站点整合为5个,精简率77.3%,资源利用效率和服务精准度显著提升。
打通堵点难点,构建长效机制。以制度固化经验,推动服务从“治标”向“治本”延伸。党建赋能发展。实施“两个覆盖”攻坚行动,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从22.8%跃升至60.3%,现代奶产业链大厦通过“楼长制”解决企业诉求87件,带动产值增长18%。融合治理资源。打造“3S党建联合体”(服务链、创新链、产业链),金桥“双创”示范区孵化企业750家,带动就业3.5万人;中山西路商圈党建联盟化解民情民意2300条,满意度98%。激发群体活力。引导3065名骑手担任“流动网格员”,累计上报安全隐患、环境问题1.1万件。(吴艾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