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内蒙古自治区强对流天气频繁出现,防洪防汛形势严峻复杂,对电网安全运行提出更高要求。国网蒙东电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实施新时代高质量党建工程,坚持将党的建设与迎峰度夏重点工作同步谋划,把防洪防汛工作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试金石”,筑牢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实防线。该公司广大党员干部把防汛保电一线作为检验自身的重要考场,守土尽责、冲锋在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忠诚担当品格、培养过硬工作作风,全力保障汛期电网稳定运行和民生可靠用电。
冲锋在前 抓紧恢复受损电力通道
7月26日,受强对流天气影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发生山洪、泥石流,造成道路损毁、桥梁冲毁,导致11条10千伏线路因倒杆、断线停运。国家电网蒙东电力(赤峰喀旗)蒙古马共产党员服务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冲锋在保障民生的最前沿,在暴雨初歇的泥泞现场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
汛情就是命令。国网赤峰供电公司第一时间组织党员突击队赴现场勘查,投入智能巡检无人机、红外热成像仪等设备形成数字化抢修闭环,同时协调政府部门调配铲车清理淤泥砂石,为抢修开辟通道。27日清晨,11支抢修队伍、58名抢修人员带着20台应急车辆、6辆应急电源车,踏着没过小腿的泥浆挺进线路故障区域。
应急抢修 高峰 摄
“明确作业地点,核对现场安全措施,准备好安全工器具……”在10千伏滑雪场线抢修现场,工作负责人王鹏军下达指令后,30名抢修人员立即展开作业。钩机挖坑、吊车立杆、人工扶正,抢修人员踩着泥泞配合机械将5根电杆逐一立起,登杆人员顶着暮色安装横担金具,地面人员实时调整导线张力。经过9小时连续奋战,0.28公里导线架设完成,滑雪场线率先恢复供电,党员服务队队员们满是泥浆的脸上映着的灯光格外明亮。
在10千伏大店线抢修现场,25基倾倒或倾斜的杆塔横跨河道,水位一度与堤坝齐平。抢修人员创新采用“隔离故障区段+中压发电车保电”模式,先保障无故障区域供电,待水位下降后立即改选立杆位置,通过人工挖坑、临时拉线固定等方式推进施工,经过两天两夜连续攻坚,共完成21基电杆组立和1.47公里导线架设,全线恢复送电。
雨后特巡 吴春岩 摄
国网赤峰供电公司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加大对重点地区、重要客户和输配电线路的巡检力度,提供24小时抢修服务,坚决防范发生影响民生供电等事件。截至7月30日16时50分,赤峰市喀喇沁旗受强降雨影响的11条10千伏线路已全部恢复送电。
科学组织 加强隐患排查治理
“要仔细检查杆塔基础、护坡、排水设施等重点部位,及时记录安全隐患,迎峰度夏期间巡视容不得半点马虎。”8月4日,国网内蒙古超特高压公司鄂尔多斯输电工区党员服务队按照特级保电标准24小时不间断对魏鄂线004号塔现场进行防洪防汛看护,全力保障汛期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对受冲刷塔基进行加固 刘宝宝 摄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魏家峁地区遭遇持续强降雨。7月29日,国网内蒙古超特高压公司鄂尔多斯输电工区党员服务队在主动排查中发现500千伏魏鄂一、二线004号塔附近因市政排水管损坏引发长106米、宽24米、深13米的塌陷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面临较大风险。
29日当天,魏家峁镇政府组织设备与人员对塌陷区进行紧急回填,国网内蒙古超特高压公司同步调集精锐力量,迅速组织应急保电人员24人、各类工程车辆12台赶赴现场,实施立体化防控,安排8名党员突击队队员按特级保电标准24小时驻守塔基,并依托视频在线监测装置实时盯防塌陷动态,同时组建16人防汛特巡组,对魏家峁地区9回线路展开拉网式排查。此外,该公司在现场储备1500立方米沙石,为抵御后续降雨冲击做好充足准备。
雨中巡视 郭浩然 摄
为彻底消除隐患,国网内蒙古超特高压公司科学制定“应急+根治”双轨方案,对塌陷边缘加设围堰,延长排水管并完成塌陷区回填,并采用加厚防雨布覆盖回填区及排水沟,对沟底进行二次夯实,确保临时排水系统安全可靠。同时,与地方政府协同攻关,计划将市政排水管改造至距铁塔基础30米外安全区域,从源头阻断塌陷诱因。
从主动发现到快速处置,国网内蒙古超特高压公司各党员服务队和党员突击队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箭在弦上的备战状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的应急能力,全力保障辖区电网平稳度汛,为电网安全筑起冲不垮的“红色堤坝”。
以赤诚初心坚守防汛一线,用铁肩担当护航电网安全。国网蒙东电力广大党员干部将持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冲锋在保障民生的最前沿,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用实际行动在风雨中彰显电力人的光明使命,让鲜红的党旗在防汛保电一线高高飘扬。(张铭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