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经济网-内蒙古财经综合性门户网
    新闻热线:0471-3285915    监督热线:0471-3285917     官方微博    关注公众号
        客户端
内蒙古商报社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
当前位置:内蒙古经济网盟市详细

黄河“几字弯”上的富饶湖泊

时间:2025年08月27日 10:35:42 来源:央视一套   大字 小字
1756262352409850.jpg


巴彦淖尔,意为“富饶的湖泊”,位于黄河 “几字弯”顶。这里南部是沃野河套平原,北部横亘阴山山脉,却曾因乌兰布和沙漠东扩、耕地退化,陷入 “沙逼水退、水枯沙进”的困境。《绿水青山中国答卷》第十集《绿进沙退 巴彦淖尔》,聚焦这片土地的生态突围,看巴彦淖尔人如何以双手为笔、以坚守为墨,在沙海与沃土间,创造抬头见蓝、俯身拥绿的生态变迁。


1756262357936592.jpg



摸清沙尘的“怪脾气”


遏制沙漠向河套地区侵蚀,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位于治沙防线的最前沿。为了监测荒漠绿洲周围的风沙变化情况,科研人员深入风沙现场,“沙尘暴一来,沙林中心的科研人员马不停蹄登上50米高的沙尘观测塔,在不同高度记录沙尘数量和风速数据”。



风洞实验破解治沙密码


1756262386544074.jpg


在风洞实验室里,科研人员用天然新疆杨枝条模拟自然防护林的配置实验。结果显示,通过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结合的方式,防风固沙的效果更好。于是,当地迅速在“三北”工程第三期开始应用乔灌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带,目前已在磴口县推广56万余亩。这一种植方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减少林田矛盾、成活率高,而且有效的防治模式也给了巴彦淖尔人信心,让流动沙丘变身立体生态屏障。


1756262401492018.jpg



代代接力植新绿


平均年龄35岁的“三北”治沙青年突击队接过老一辈的接力棒,他们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栽树经验,提高了植被成活率。如今 ,磴口县境内乌兰布和沙漠的林草覆盖度已经提升到39.1%。


1756262416915547.jpg


在“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中,治沙人更是构筑起三道防护线:第一道以乔木为主挡风墙,第二道以灌木为主阻沙林带,第三道为封沙育草区。他们让210多万亩沙漠变绿洲,为世界荒漠化防治贡献出“系统防护、全域治理、科技赋能、产业支撑”的实践路径。


1756262444366007.jpg



渠通田沃粮仓实


巴彦淖尔是世界三大优质小麦产区之一,所产小麦因蛋白质面筋质等综合指标突出,被誉为“五项全能冠军”。为解决早年河套平原灌排配套以及土地盐碱问题,当地在黄河“几字弯”北岸及阴山脚下开挖了人工河道——总干渠和总排干。经过多年建设,其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形成了有灌有排的七级水网,使得小麦亩产从500斤跃升至1000斤,真正让“阴山南八百里”成为沃野连片的塞上米粮川。


1756262512378121.jpg



湖清鸟归湿地兴


乌梁素海是全球重要的鸟类迁徙停歇地,还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疣鼻天鹅的重要繁殖地,被称为“中国疣鼻天鹅之乡”。这里曾因污染导致疣鼻天鹅数量减少,自从实施《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保护条例》,疣鼻天鹅显著增多,栖息繁殖的鸟儿有20多万只,实现了“山清水秀,鸟成群鱼满仓”的绿色画卷。


1756262466110251.png

1756262533399265.jpg


从风沙围城到林田交织,巴彦淖尔用坚守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8月27日18:20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绿进沙退 巴彦淖尔》邀你见证黄河“几字弯”的绿色奇迹。

编辑:李姝廷

版权声明:内蒙古经济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917   蒙ICP备2021003034号-1 

Copyright © 2016- 内蒙古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