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镇化浪潮奔涌向前的当下,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深刻影响着城镇的发展活力与居民的幸福指数。城市建设作为城镇发展的重要引擎,与就业紧密交织、相互促进。兴安盟科右前旗住建局积极担当作为,将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就业工作,以“家门口就业”为导向,精心搭建物业企业与城镇务工人员的精准对接平台,为破解就业难题、推动城镇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城市建设加速,就业供需矛盾凸显。科右前旗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新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道路宽敞平坦,公园、广场等公共设施日益完善。然而,随着城镇人口的持续增加,城镇务工人员就业需求愈发迫切。旗内55个住宅小区由35家物业企业管理,在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物业行业作为保障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关键力量,却面临着招工难的困境,各类岗位存在一定空缺。
与此同时,众多城镇务工人员因信息不对称、技能不匹配等因素,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长期处于待业状态。城市建设带来的就业机会,因供需之间的“鸿沟”无法有效转化为实际的就业成果,这不仅制约了当地就业市场和物业行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城市建设的后续推进,使得城市建设与就业促进之间难以形成良性循环。
深入群众,以城市建设视角把握供需。近两年来,住建局组织专业工作小组,从城市建设的全局出发,深入35家物业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物业企业的服务质量和人员配备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经统计,物业企业共提出210个岗位需求,涵盖客服、保安、保洁、工程维修等多个岗位,对人员的沟通能力、身体素质、工作态度和专业技能等有不同要求。这些岗位需求是城市建设对人力资源的具体体现,只有满足这些需求,才能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工作小组走进城镇社区与待业人员交流时发现,大部分待业人员希望在本地找到稳定工作,且对物业行业岗位接受度较高。目前,895名物业企业员工中,家庭住址在前旗当地居住的员工共有640人,占总员工的71.5%。这表明本地务工人员对物业行业岗位有较大需求,也反映出城市建设需要本地劳动力的参与和支持,只有实现本地劳动力与城市建设岗位的有效对接,才能推动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部门联动,借城市建设之力高效推送岗位。基于调研结果,住建局将岗位需求整理成详细清单,精准推送给人社局、社区等部门。人社局利用广泛的就业服务网络和专业的就业指导能力,进行岗位与求职者的精准匹配,并通过线上就业服务平台、线下招聘会等渠道推送岗位。这些岗位的推送不仅解决了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也为城市建设提供了稳定的人力资源保障,确保城市建设各环节有人可用、有序推进。
社区则通过公告栏、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将岗位信息传达给辖区内的待业人员,并组织有就业意愿的居民参加招聘会或与企业直接对接。住建局还定期与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分析对接问题,调整优化对接策略,提高对接效率。在城市建设的框架下,各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家门口就业的实现,让城市建设与就业促进形成良性互动。
对接成效显著,城市建设与就业双赢。经过努力,住建局搭建的精准对接平台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已成功帮助180名城镇务工人员与物业企业实现对接,其中150人已正式入职。以兴安盟宏展物业兴安壹号院项目员工赵晓红为例,她此前一直在家带孩子,没有固定收入,性格孤僻。通过相关部门传达的岗位信息,她成功应聘为客服管家,每月有3500元固定收入,还能在节日收到福利。工作让她的性格变得开朗,也为孩子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
从整体数据看,这种岗位精准推送机制有效促进了本地劳动力的就近就业,满足了物业企业的用工需求,提升了小区物业服务水平,提高了居民满意度。城市建设的成果在家门口就业中得到了体现,而家门口就业又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实现了城市建设与就业的双赢局面。
未来,科右前旗住建局将持续优化服务,推动城市建设与就业共同升级,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城市建设带来的幸福生活。( 张梦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