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兴安岭上的兴安盟到“玉龙之乡”赤峰,从辽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到沙漠变绿洲的鄂尔多斯……走进内蒙古,不得不看一看铁塔银线是如何绘出生态底色、画好绿色画卷的。如今,“清洁绿电”已成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名片之一,一座座屹立于草原深处的铁塔、一条条向四面八方延伸的银线,正是内蒙古绿色、高质量发展画卷中的点睛之笔。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两会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中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区各项事业蓬勃兴旺,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变得更加亮丽。这是内蒙古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而展现的美好画面,也是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蒙东电力”)为更好服务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所书写的时代答卷。
政策支持 为新能源发展夯基础
近年来,在祖国正北方的广袤土地上,国网蒙东电力认真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主动落实内蒙古“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和自治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按照“两个转变”“两个率先”“两个超过”的能源电力新目标,加速内蒙古特高压送端汇集型电网、蒙东超高压平台型电网和经济适用型配电网建设,主动携手构建内蒙古能源电力互联网,积极助力新能源倍增工程和大型风光基地开发,大力推进电力生产清洁化、电力配置智能化、能源消费电气化、能源利用高效化,让内蒙古的“风光”惠及区内外人民群众。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自治区将主要做好新能源开发建设与消纳利用工作,对纳入相关规划的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项目开辟绿色审批通道。”
“为加快新型能源体系规划建设,推动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做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及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我们发挥国家电网公司集团优势,充分征求发用电企业意见建议,经反复研究后出台了全力服务新能源发展与产业转移‘十项举措’。”国网蒙东电力董事长毛光辉介绍。
2023年7月14日,国网蒙东电力在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发布厅召开全力服务新能源发展与产业转移“十项举措”主题新闻发布会,建立重点项目保障工作机制、超前规划支撑新能源发展、着力优化新能源接网流程时限等具体工作举措,确保新能源接得上网、送得出去,产业转移项目引得进来、扎得下根。
2023年全年,国网蒙东电力新增新能源并网装机1058万千瓦,蒙东电网新能源装机占比52%,发电量占比30%,利用率96%。
此外,2023年9月15日,通辽市政府与国网蒙东电力公司、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在呼和浩特市签订通辽绿电铝示范项目合作协议,推动扎哈淖尔铝合金二期项目建设投产,通过加大绿电交易等措施,使电解铝使用绿电占比将超过80%;同年9月26日,呼伦贝尔地区用能电气化清洁化技术推介会在呼伦贝尔市召开,旨在促进政企协同推进呼伦贝尔地区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全面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6月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要发挥好能源产业优势,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国网蒙东电力积极参与到优化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保障东北乃至全国能源安全的大局中,制定一系列利好措施,不仅使得政企合作更加紧密,也拓展了新能源应用和消纳场景。
绿电赋能 电亮北疆草原
2023年12月10日,国家第一批以沙戈荒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中国广核集团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千瓦时,成为我国在运最大陆上风电基地。
中广核这一能源产业巨头选址兴安盟,不仅因为这里有丰富的“风光”资源,也因为这里有完善的电网架构和稳定的能源通道。国网蒙东电力为项目并网送电创造先决条件,全力推进项目配套工程——蒙东兴安科右中旗500千伏赛音昭开关站建设,从开工到投运仅用了4个半月时间,为兴安盟地区新能源输送增添新的电力通道。据了解,该项目每年提供清洁电能超过100亿千瓦时,等效减少标煤消耗约29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02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34.5万亩,为兴安盟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
无独有偶,选址呼伦贝尔扎兰屯的中核集团也是看中了当地优良的风能资源和坚强电网。目前,中核扎兰屯一期风电项目,装机容量4.95万千瓦,已完成发电量12737万千瓦时;中核扎兰屯二期风电项目,装机容量20万千瓦,已完成发电量24959万千瓦时。
“该项目在2022年秋天正式落地,2023年1月11日并网反送电成功。” 2023年12月15日,站在中核扎兰屯风电220千伏送出工程项目的风电厂区,国网呼伦贝尔市供电公司项目管理中心主管孟祥宇欣慰地说,“这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首例集中式风力发电并网项目,发出的绿电能满足当地20万平方米清洁供暖的用电需求。”清洁能源让百姓过上了“绿色暖冬”,每年也可减排二氧化碳76.08万吨,让这个“塞外苏杭”的天更蓝、水更绿。
同时,国网蒙东电力在供需两侧协同发力,通过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品质,坚持不懈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持续提升“获得电力”水平,打造“阳光业扩”办电服务品牌,不断增强客户参与度、满意度、获得感。
2023年12月16日,国家电网蒙东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来到扎兰屯市金星社区,检查电采暖设备和供电线路运行情况。金星社区电采暖用的电就来自中核扎兰屯风电项目。王喜廷是社区的老住户,见到穿着红马甲的队员就笑了起来:“现在采暖方便还干净,温度都是可控的,再加上你们定期过来检查设备,我们用着开心又放心。”
近年来,为解决内蒙古东部地区供暖时间长、供暖期负荷高以及传统燃煤锅炉设备老化等问题,国网蒙东电力与当地政府合作推行风电清洁供暖项目。国网蒙东电力制订了适应清洁供暖应用的电力运行管理措施,高质量建设配套工程,并开通绿色通道,提供报装和送电全过程“一站式”服务,保障了清洁电能的平稳送出和客户采暖用电的安全可靠。
除此之外,茫茫草原上建起的一座座“光伏电厂”,让光明照亮了偏远地区的同时,还让百姓多了增收途径。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德伯斯镇赛罕大坝嘎查积极争取到了国家第二批光伏扶贫村级电站项目,通过利用嘎查荒地,规划建设了154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于2019年12月全容量并网发电,年赢利16万元。2022年光伏收益实现新的突破,达到18万元,预计2023年将达到20万元。利用光伏发电的收益,该嘎查不仅修了路,还设置了村级光伏公益性岗位,将光伏收益用于村内公益性岗位的工资发放,让乡亲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国网蒙东电力为了让百姓的“阳光”收益更稳定,不断加强光伏扶贫电站专业化管理,充分利用光伏云网和营销稽查等信息化手段,协助业主开展运行监测,常态化开展光伏扶贫电站电网侧异常治理,确保光伏扶贫电站电量全额消纳,及时、规范地做好电费结算和补贴发放。
蒙电外送 服务国家新能源发展大局
2023年12月9日,通辽珠日河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作为国家大型新能源基地的重要电网支撑项目,该工程集合了新能源接入与外送、地区负荷转移与供电能力提升、电网结构优化等多项功能,每年可将国家电投通辽百万风电项目、京能国际通辽238万千瓦风电项目生产的约125亿千瓦时清洁电能,通过扎鲁特-青州±800千伏直流特高压外送通道,输送至山东地区消纳。
2023年12月5日,巴林-奈曼(金沙)-阜新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巴奈段)全线贯通。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之一,该工程横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通辽市和辽宁省阜新市,对促进蒙东地区加快形成超高压一体化电网,加强赤峰地区“风火外送通道”输送能力,实现国家东北地区资源互补、助力东北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以来,国网蒙东电力全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开工张北-胜利特高压、通辽238万千瓦系能源送出等45项工程,高效投产京泰酸刺沟电厂送出、神华查干淖尔电厂送出等51项工程……追风逐日,向绿而行,国网蒙东电力紧握新能源发展契机,全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充分畅通内蒙古富集的清洁能源向外送出的条条通道,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迈出坚定步伐。
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煤炭、风能等能源资源储量均居全国前列,肩负着保障华北、东北、华东等地区能源需求的重大责任。国网蒙东电力坚持依托大基地、建好大通道、融入全国大市场,建成面向山东、天津、山西、江苏电力市场的“四交三直”特高压外送通道和送端汇集电网。“内蒙古境内7条特高压东西两翼齐飞,形成纵贯南北的‘蒙电外送’大通道,特高压电网外送能力4600万千瓦,2023年全年,特高压外送电量达1835亿千瓦时。”国网蒙东电力发展策划部工作人员介绍道。
锡林郭勒盟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全国规划建设的9个大型现代化风电基地之一。全世界首个交直流混联、风火打捆的特高压集成项目就是国网蒙东电力建设运维的锡林郭勒“五站五线”新能源汇集特高压配套送出工程。该工程每年向华北地区输送清洁电能约175亿千瓦时,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14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68万吨,实现了内蒙古能源资源更大范围优化配置的同时,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等地送去绿色电能,为国家大气污染防治又增加了新的动力。
国网内蒙古超特高压公司党委书记晁代峰说:“2023年,通过‘五站五线’新能源汇集工程送出的风电外送电量达198.2亿千瓦时,为筑牢国家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推动内蒙古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卓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