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国网蒙东经研院对变电站“碳足迹”研究成果开展应用成效总结。通过质量管理(QC)与科技创新联合,国网蒙东经研院首次在公司范围内开展变电站“碳足迹”研究,成功解决变电站建设、运行高碳排放的难题,达到预制舱全寿命周期碳排放负1.04万吨二氧化碳,为电网建设与草原生态价值保护提供“一地一策”。
该项成果的运用经过在科尔沁沙地、赤峰永丰66千伏变电站现场的实测,成功实现将变电站舱体全寿命周期建设及运行过程中排放的0.93万吨二氧化碳与草原碳汇0.34万吨二氧化碳按月进行动态核销,在保护草原碳汇价值的同时,整体减排1.63万吨二氧化碳。
电力行业碳排放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0%,电网公司需深化节能环保新技术研究应用,推动行业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蒙东地区草原分布较广,电网工程建设需要在保护草原生态、避免损失碳汇的条件下进行。加之高寒地区的特性,变电站设备长期面临极端气候侵蚀,运维成本高、碳排放强度大。
国网蒙东经研院组建研发团队,开展“变电站智慧负碳舱体研制”QC小组活动,对口匹配科技项目,完成关于蒙东地区输变电工程建设用地植被快速恢复和预制舱小型集成化智慧变电站节能降碳研究的技术探索,最终通过智慧管理赋能减排、舱体碳足迹计量、生态修复协同实现舱体负碳排放。
据了解,国网蒙东电力已将部分研究成果在新建变电站中推广应用。(邢敬舒 白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