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的高品质城市,这是呼和浩特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自治区对首府目标要求的具体实践。
号角吹程,闻令而动。呼和浩特在“强首府工程”的引领下,自上而下,齐心协力,抓开工、抓项目、抓建设、抓提升,掀起打造“五宜”城市的新高潮。
本报记者 王丰
“择一城终老”,是无数人的追求,也是对“宜居”的生动诠释。这个承载百姓诗与远方的栖居之地,不用太远,就在呼和浩特。
宜居之城并无“标准答案”,亦无“最终范本”,但必定是让人慕名想来,来了想留下,留下了会说好的城市。
呼和浩特凭什么打造宜居之城?人们来青城吃完羊肉、打完卡、拍完照后,还能靠什么留人?呼和浩特要怎样通过后天努力,弥补先天不足,成为令人艳羡的城市?这是呼和浩特打造宜居之城必须回答的问题。
城市宜居,前提是要让人赏心悦目,看着就舒服。
目前,呼和浩特“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正在扎实推进,使首府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和林格尔新区疏密有致、环境优美的城市空间格局正在形成。地铁1、2号线建成投运,京呼高铁开通运行,呼和浩特新机场加快建设,4条城市快速路建成通车,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强力推进“疏堵保畅、还路于民”行动,呼和浩特成为全国主要城市中交通改善较好地区。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2022年共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92个,实施棚户区改造8个,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0072套。
美好的事物、美丽的城市才能让人同感共情。让呼和浩特形态、风格、气质相协调,颜值更高,让市民能够推窗见绿、出门见景。这是宜居之城的基本要求。
宜居之城,最重要的就是让生活其间的人住得舒适。高水平公共服务供给,是高品质的应有内涵,也是“此心安处”的重要依托。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突出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城市风貌、改善人居环境,切实加快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建设,越来越多的老旧楼院从“面子”到“里子”焕然一新,为老百姓幸福生活“加码”。
宜居,是最大的民生幸福,是最暖的“民生温度”,是最亮的“民生暖政”。
呼和浩特,正在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宜居之城的舒朗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