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春意袭人,百花初绽。内蒙古人勤春来早。
长期以来,内蒙古每年有400亿斤粮食、150万吨肉类和500万吨牛奶销往全国各地,牛奶、牛肉、羊肉、羊绒和饲草产量五项是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粮仓”“肉库”“奶罐”。
每一个农畜产品都不白给,这得益于内蒙古农畜产品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先机。
说天时,内蒙古是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水草丰美,牛羊遍地,又恰逢一个伟大的时代。内蒙古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上渐行渐稳,到2025年全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800亿斤,打造具有足够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内蒙古区域品牌。
说地利,内蒙古土地辽阔、资源丰富,有“东林西矿、南农北牧”之称,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积居全中国第一。地处“黄金奶源带”,是全国最大的奶业生产区: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让河套平原赛江南;优质的大兴安岭水源、良好的生态环境、肥沃的土壤,让兴安盟成为水稻种植的黄金产区……内蒙古独特的气温、光照、水资源造就了内蒙古农畜产品的“自然天成”。
天时和地利,不可控,不可造。而人和,可创可造,人和乃齐心。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源地。长期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被誉为“模范自治区”。
内蒙古物产丰富,人勤心善;内蒙古农畜产品优质绿色,味美地道。
内蒙古人正在用一片真心、用满腔热情、用“超级店小二”的服务,呵护着“内蒙古味道”,让内蒙古农畜产品香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