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内蒙古的正宗牛肉干就是好吃。”在呼和浩特市做生意的河北商人常明逢人便夸。
每次回河北时,常明总会带回许多内蒙古的特产,牛肉干自然是他探亲礼品中的重中之重。
至少三斤新鲜的牛肉才能做一斤牛肉干,成本高,价格自然高,优质才能优价。
优价还需优质支撑,抓好农畜产品的质量,重在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从生产角度看,近年来内蒙古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标准体系,控肥、控药、控添加剂,把住了农畜产品环境安全关和生产安全关。从管理角度看,内蒙古着力加强基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始终保持严格监管高压态势。
优质是优价的基础,但优质不能等同于优价。因此提高经营主体定价能力就成了关键。当前,内蒙古的经营主体议价能力还远远不够,农畜产品价值发现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故而提高经营主体组织化水平也就成为十分迫切的待解问题。
由此而言,要把“质量第一”贯穿于农畜产品品种选育、种养、加工、包装、销售的全生命周期,运用数字化思维、信息化手段完善标准、技艺、流程,精耕细作,精益求精。
品牌为纲,纲举目张。农畜产品以质取胜,以品“吸粉”。
与之相应,农畜产品政策的设计与实施,也要充分体现出优质优价原则的核心地位。要把提升农畜产品供给质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实现农畜产品优质优价也就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