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在6月28日,在2023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会上,精彩亮相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吸引了世界的眼球。
6月5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强调,“内蒙古是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要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加快构建体现内蒙古特色和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共谋“新”发展,共话“新”未来。内蒙古正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全力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为世界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内蒙古是一座能源“宝库”,既有“羊煤土气”、更有“风光无限”。储量上,煤炭、稀土等22种矿产资源全国第一,风能可开发量全国第一、太阳能可开发量全国第二。产量上,2022年煤炭产量12.2亿吨,约占全国的1/4、全球的1/8;电力装机1.69亿千瓦、居全国第三,发电量6400多亿度、居全国第一,其中新能源发电量1300多亿度。
内蒙古更是一片能源发展“沃土”,既能“点煤成金”,更可“追风逐日”。
近年来,内蒙古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一方面全力推动传统能源“老树发新芽”,瞄准“煤头化尾”,延伸煤基产业链条,提升煤炭就地转化率、精深加工度;另一方面全力推动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一手抓开发利用,一手抓装备制造,努力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说:“我们的目标是,用5年左右时间,打造形成两个万亿级产业,煤炭及煤基产业、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目前我区新能源装机已接近7000万千瓦,“十四五”在建和拟建规模达1.5亿千瓦,“十五五”达3亿多千瓦,再加上与此配套的装备制造业、运维服务业,市场空间极其广阔、发展潜力无比巨大。”
在这些成绩面前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新能源新材料的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短板:比如高比例消纳问题、灵活调节问题、大规模化学储能问题以及氢能技术创新问题等等,这些挑战迫切需要攻克、合作和突破。
谁能率先抓住风口,写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这篇文章,扬优势、聚胜势、造强势,才能在千帆竞发的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积极抢占制高点。
高质量发展主赛道千军冲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则是一场“慢进则退”的比拼,加快构建富有内蒙古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才是“驱动”内蒙古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步快跑”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