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鑫 李姝廷
8月2日上午,首届赤峰预制菜大会在赤峰市召开。大会邀请相关行业专家学者、业内大咖等为赤峰市预制菜发展把脉助航,推动赤峰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预制菜是典型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一头连着种植业和养殖业,一头连着餐饮业和消费者,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让人们在享受营养均衡、节时便利、色香味俱全的饮食生活同时,还能够把人们从繁琐的家庭劳作中解放出来,开启了餐饮消费新模式。”自治区农牧厅一级巡视员赵永华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农牧业大区,内蒙古发展预制菜有良好的基础与优势,近年来,内蒙古高度重视预制菜肴产业发展,围绕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持续加强推动预制菜生产规范化、产品标准化、技术现代化,把优质食材优势转化为优质食品优势,推进传统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引入广东、山东、四川、武汉等预制菜产业发展先进省份的经验做法,预制菜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不仅带动农畜产品价格上涨,而且已经成为推动农牧业产业全链条升级的重要路径。2022年,全区预制菜企业已经发展到100多家,产值达30多亿元。赤峰市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推动预制菜产业全链条和全渠道的高质量、高效益发展为目标,精准把脉预制菜产业发展方向,在资源整合、品牌塑造、产业推动、市场推广等方面持续发力,更好地服务预制菜生产主体及预制菜品牌,进而做大做强赤峰预制菜市场 。
“ 赤峰市农畜产品门类全、体量大、品质优,发展预制菜产业基础优势显著。赤峰市将以此次预制菜大会为契机,加快布局预制菜全产业链,发展一批关键企业、培育一批知名品牌,把赤峰市建成全区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预制菜产业强市。”赤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付守利在致辞中如是说。
赤峰市预制菜专业委员会会长张艳秋在赤峰市预制菜产业情况报告中称,在赤峰市农牧局的业务指导下,赤峰市预制菜专业委员会已于2023年7月20日成立,共有成员单位61家,其中预制菜生产加工企业51家,服务支撑单位10家。 发展预制菜产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专业委员会要组织行业内企业和科研院所、研究机构开展产、学、研技术创新和科研协作,推动赤峰市预制菜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要加强产业链协同,提高产业附加值,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充分体现安全、营养、健康的原则,提升餐饮质量和配送标准化水平;要围绕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目标、政策谋篇布局;充分利用“京蒙协作”形成的市场机遇。将种植、养殖、加工、储运、销售等各环节通力协作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有影响力的品牌集群、有竞争力的产品集群。做长、做强产业链和供应链,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打造有地域特色的“蒙东预制菜产业集群”。
值得关注的是,活动现场,赤峰市农牧局与广东省内蒙古赤峰商会、海南省内蒙古商会、山东省内蒙古商会、山东预制菜联盟10家商会、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随着更多本土企业走进这片“新蓝海”,以及产业标准体系的逐步完善,赤峰市预制菜资源将实现进一步整合扩充、做大做强,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预制”出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