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经济网-内蒙古财经综合性门户网
    新闻热线:0471-3285915    监督热线:0471-3285917     官方微博    关注公众号
        客户端
内蒙古商报社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
当前位置:内蒙古经济网要闻详细

生态“变现”让农牧民有了“绿色银行” ——鄂尔多斯市家庭林(草)场模式规模化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时间:2023年08月11日 10:33:07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日   大字 小字

  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沙柳和柠条林,驱车向林子深处驶去,不断有茂密的枝条蔓延到林间小路上,挡住了去路。再往里走,一个写着“周志忠家庭林场”的牌子出现在眼前。

  这里是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中和西镇官井村。“以前这一带都是沙子,人们无法生存都搬走了。现在你看看,林子起来了,沙子看不见了,我们全家人的生活也都指望着这片林子。”今年54岁的周志忠没想到,当年为了改变生存环境种下的30多万亩灌木林,如今成为了一家人的“绿色银行”。

  官井村位于库布其沙漠南缘,此前,沙漠连年侵袭,加之超载放牧,草场沙化严重。从2008年起,搭上“三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的顺风车,周志忠最先在村里承包荒地进行植树造林。摸索出经验后,他带领村民连续十几年不间断,将库布其沙漠边缘的沙地、荒地一点点染绿。

  2019年,鄂尔多斯市推出家庭林(草)场生态治理模式。对于长期参与生态建设的农牧民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利好政策。“过去生态修复治理的重要途径是项目招标,但由于过程复杂、农牧民接受度差,治理成效不明显。家庭林(草)场模式,用家庭个人承包代替以往项目招标的形式,将有资质、有治沙基础的草场以户主名字命名为家庭林(草)场,让农牧民转型成为生态治理项目的直接承包人,并给予相应的政策与资金扶持,培育其发展壮大。”达拉特旗林草局局长闫建国说。

  2019年,鄂尔多斯在全市评选出第一批7户家庭林(草)场,包括周志忠在内的5户都在官井村。如今,官井村的家庭林场户已经达到20户。

  “被命名为家庭林场后,生态建设工程项目优先考虑家庭林场户,每年都能拿到国家公益林补贴,沙柳平茬还能拿到森林抚育补贴。林草部门还给免费配置了拖拉机、割灌机等大型设备,对状态不太好的林草场实施了改良修复。以前造林自己掏钱,现在造林政府补贴。”周志忠感慨地说。

  不仅如此,每年轮流平茬的沙柳条切割后作为优质种条,卖往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官井村成为了周边地区和亿利资源集团荒漠化治理的种苗供应基地。每到沙柳平茬季节,周志忠带领四五十名工人平茬完自己家的林地再承包其他造林户的林地进行平茬。他家每年光卖种条就能收入三四十万元。

  生态好了,牛羊再也不愁没吃的了,效益自然就来了。依托优良的林草场,不少家庭林(草)场户都发展起了畜牧业和经济林种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家庭林(草)场生态治理模式,让农牧民成为了生态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者和直接受益人,实实在在得到了利益、见到了效益。

  这一为生态“变现”的政策一出,便激发出无限活力。农牧户纷纷投入治沙造林,鄂尔多斯大地开启了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化推进生态修复治理的进程。

  截至目前,鄂尔多斯市已经在各旗县区培育、发展了500户家庭林草场,其中家庭林场168户、家庭草场332户,生态覆盖总面积达200多万亩。

  曾经生态恶化、回不去的家,如今已是人人向往的聚宝盆。曾经的林草场使用者,变成生态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家庭林(草)场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资源合理利用,找到了生态、生产、生活的最佳平衡点,成功打造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鄂尔多斯实践。(记者 霍晓庆)


编辑:王丰

版权声明:内蒙古经济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917   蒙ICP备2021003034号-1 

Copyright © 2016- 内蒙古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