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突出抓好重污染天气防治、不达标断面水体整治和农业控肥、控药、控水、控膜行动,坚决守护好内蒙古这片碧绿、这方蔚蓝、这份纯净。”这是今年初,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作出的生态环境蓝图。
如何守土有责、守土尽责?2023年内蒙古的这片碧绿、这方蔚蓝、这份纯净“答卷”分值如何?
今年以来,内蒙古从源头禁限、过程减排、末端治理等方面全面推进新污染物治理工作。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以全区排污许可企业清单为基础,确定调查企业511家,真正做到“行动快、情况明、底数清”。截至目前,调查系统已填报企业489家,完成率96%。
2023年5月,内蒙古启动了全区黄河流域和“一湖两海”新污染物调查与风险评估试点项目。分别在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干流、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湖心布设8个地表水采样点位,并对两个内蒙古典型化工企业的土壤、地下水和“三废”开展新污染物非靶向筛查和定量监测,旨在评估识别出具有较高环境风险的新污染物种类。目前,样品检测分析工作已完成,相关数据已全部生成,正在进行最后的风险评估和成果报告编写工作,计划11月底前完成项目验收。
污染防治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树立绿色环保观念,并付诸行动,每个人都从身边小事做起,才能更好平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关系。
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接续攻坚、久久为功,必能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