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9月12日电(徐红梅)秋日里,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草原上,一群萌态可掬的羊驼正在踱步觅食。这些来自南美洲的“萌宠”,现在已成为当地的“草原新居民”、牧民的“致富宝”。从2013年引进首批78只羊驼开始,苏尼特左旗用10年时间打造全国最大的羊驼繁育基地,兼顾生态与生计、增收与增绿。
   当地羊驼基地负责人迟海涛介绍,羊驼兼具生态价值和经济效益,它只吃草尖不伤草根,对草原生态友好,全身是“宝”,毛、肉、胎盘都有经济价值。
苏尼特草原上的羊驼。新华网 徐红梅摄
2021年,苏尼特左旗出台专项扶持政策从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到基础设施建设,为羊驼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2023年,从智利引进700只优质种驼,养殖规模突破2000只,成为全国最大的羊驼养殖基地。
迟海涛说:“我们的种驼品质全国领先,明年计划再引进500只优质种驼,力争在三年内打造成亚洲一流的羊驼繁育基地。”
羊驼基地以“企业+嘎查集体+牧户”模式,通过托管养殖、利润分红等形式,让牧民得到收益,在家门口参与了产业发展。牧民恩克巴图成立养殖合作社,一年收入90万元,带动6户牧民共同增收。
苏尼特左旗羊驼产业正在向深加工迈进,由被誉为“软黄金”的羊驼绒制成的被子,一条售价可达3万元;羊驼胎盘提取物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

羊驼基地负责人迟海涛介绍羊驼绒。新华网 徐红梅摄
而当地更看重的是生态效益,羊驼只吃草尖不伤草根,食量为绵羊的一半,缓解了草场养殖压力。迟海涛说,羊驼这种采食方式既保护草原生态,也提升养殖效益,为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范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