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经济网-内蒙古财经综合性门户网
    新闻热线:0471-3285915    监督热线:0471-3285917     官方微博    关注公众号
        客户端
内蒙古商报社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
当前位置:内蒙古经济网要闻详细

“光伏+治沙”:中国式绿色发展引擎

时间:2025年09月17日 14:41:54 来源:新华网   大字 小字

  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17日电(记者赵泽辉)九月的库布其沙漠,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如同一片科技海洋在金色沙海中延伸。在光伏板的阴影下,绿色的植被正茁壮成长,沙柳、柠条等耐旱植物形成了天然的“绿色地毯”。这就是中国正在采用的“光伏+治沙”模式,一个让荒漠变绿洲、让阳光变财富的绿色发展新引擎。

  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官井村,村民冯慧站在三峡集团建设的光伏项目旁,指着眼前壮观的光伏阵列说:“这个光伏对于咱们村子来说好处不少,不光修复了生态,还给村民占地补偿。”在他看来,这些蓝色的“科技板子”不仅发电,更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这是9月10日拍摄的位于库布其沙漠的达拉特旗光伏基地,光伏板下生长着沙生植物。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板上发电、板下治沙、板间种草”,这个看似简单的理念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科学智慧。“光伏与治沙有着先天的资源互补优势。沙漠面积广阔、日照充足,为光伏发电提供了所需的土地和光照资源。光伏板吸收太阳能发电的同时,还能为板下植物遮阳挡风,减少水分蒸发,改善植物生长环境。”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建设负责人赵金泉介绍,定期清洗光伏板所用的水可以用于植被灌溉,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建设地,农牧民们在治沙专家指导下,在光伏板下养鸡,种植西红柿、土豆、板蓝根等经济作物,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成了“聚宝盆”。

  9月10日,工人在位于库布其沙漠的达拉特旗光伏基地巡检。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与水资源司副司长诺拉·贝拉穆尼在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上说:“这种模式不仅实现了能源生产,还与生态保护、防沙固沙相结合,同时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计与福祉。”

  在推动“光伏+治沙”发展的过程中,鄂尔多斯也在积极探索更大规模、更系统的生态与能源结合实践。在库布其沙漠北缘,太阳能光伏板整齐铺展在金黄色的沙漠上,形成了一道长400公里、平均宽约5公里的“光伏长城”。

  这是9月10日拍摄的位于库布其沙漠的达拉特旗光伏基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据鄂尔多斯市能源局副局长刘瑞宗介绍,“光伏长城”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可节约标煤约5500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4900万吨。

  “‘光伏长城’在很多方面高度契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目标,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何继江说,“光伏长城”融合了清洁能源、生态修复、农牧业发展,不仅为中国的绿色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更为世界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编辑:王蒙

版权声明:内蒙古经济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917   蒙ICP备2021003034号-1 

Copyright © 2016- 内蒙古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