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八月,呼伦贝尔草原绿意盎然,伊敏河碧波荡漾。
市民叶战桥、王吉军的名字荣登2025年第二季度“内蒙古好人榜”,这是对两位普通市民的平凡善举与无畏勇气的崇高礼赞,这更像是一面澄澈的镜子,映照出北疆儿女刻在骨血里的古道热肠和责任担当。
“听见呼救,腿比脑子先动。”叶战桥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掷地有声,这是他4次下水救人的无声注解。这位冬泳救援大队的老队员,早已将“救人”二字融入本能。
2024年11月12日,寒流锁城,呼伦贝尔大地银装素裹,伊敏河面温度已近冰点。一个女孩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瑟瑟颤抖,挣扎中几次摔倒。浮冰随波碰撞,前方3米处便是深沟绝境。
生死一线间,叶战桥没有丝毫犹豫,翻身越过两米多高的护栏。“咚”的一声闷响,叶战桥重重地落在结满冰凌的湿滑台阶上,左脚踝立即剧痛钻心。他忍住疼痛,踏着薄冰扑向河中,尖利的铁丝网瞬间撕裂他的脚掌,冰冷的河水裹挟着刺骨寒意一起涌入伤口。
几乎同时,协会成员王吉军也循声狂奔而至。
一分多钟的泅渡,如同一个世纪般漫长。在抓住女孩冻得发紫的胳膊时,他们自己的手脚也已麻木僵硬,但凭借冬泳练就的憋气本领,两人默契配合,死死托住女孩下沉的身体,用尽全身力气、逆着寒流向岸边艰难回游。
“我俩连拉带拽,把她拽上了岸。”叶战桥轻描淡写的描述背后,其实是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
王吉军的脚跟至今留着一道月牙形的伤疤,那是河底锋利的岩石赋予这位满族汉子的无声勋章。谈及“紧跟着就下去了”那一瞬,他语气平静,却难掩抉择的千钧重量:是畏惧冰河的刺骨、暗流的凶险,还是直面“能救而不救”的终生遗憾?他选择了后者,他用皮开肉绽的伤口、肿胀发炎的疼痛,无声地刻写了“担当”二字的沉重分量。
“冬泳协会这些队员,这么多年一贯秉持第一时间救援的理念。”王吉军口中的“一贯”,正是担当精神在岁月中淬炼出的筋骨。当个体的英勇抉择沉淀为群体的共同信念、当偶然的壮举升华为必然的责任担当,这份日常里的坚守,则汇聚成守护生命的磅礴暖流!它,不必惊天动地,却如静水深流,始终“时时在线”,成为危急时刻最可靠的堤坝!
荣获“内蒙古好人”称号后,叶战桥和王吉军思考最多的是如何让这份担当星火燎原。他们积极筹划,在协会内开展系统救援培训,用亲身经历向更多人传递“救援不是一时血勇的逞能,而是基于能力与责任的担当、更是有准备的挺身而出。”
当越来越多的人循着这束光,在需要时站出、顶起,便是对“先进”二字最深的致敬,也是对担当精神最磅礴的接续与注解。
这光芒所至,是冰河可渡,是人间值得,是草原上绵延不绝的大爱。(记者 李新军 通讯员 张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