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经济网-内蒙古财经综合性门户网
    新闻热线:0471-3285915    监督热线:0471-3285917     官方微博    关注公众号
        客户端
内蒙古商报社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
当前位置:内蒙古经济网要闻详细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群众教育】王虎根25年守护19万亩林海

时间:2025年10月16日 11:56:00 来源:内蒙古日报   大字 小字

  深秋的风从谷底推上来,卷着枯草和松针的气息。护林员王虎根踩着厚厚的落叶,靴底发出“沙沙”的声响,像这寂静山林独有的计时器。他抬头看了看天:“这风要是再大点,火险等级就得往上蹿,得再多跑两趟心里才踏实。”他的声音不高,很快散在风里。

  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包头分局五当召管理站绍卜亥嘎查格尔兔沟的天然人工林,山高、沟深、风口多,每一阵风都牵动着王虎根的神经。10月13日,和过去无数个日子一样,王虎根又走进了他最熟悉的绍卜亥嘎查管护区。

  25年来,每年9个月的防火期,他几乎以山为家。19万亩林区,20多条山沟,哪里风大、哪面坡容易干旱、哪片林子曾生过虫害,都刻在他的记忆里。不需要地图,他的脚步自然认得路。

  突然,他在一处陡峭石壁前停下。一棵倔强的树从岩缝里生长出来,树干上牢牢绑着林场的红外相机。那面坡几乎与地面垂直,岩石裸露,落脚点稀少。王虎根不慌不忙地卸下背包,抬手扶住粗糙冰冷的岩面,身体侧转,脚尖探寻着岩缝和微小的凸起,像一只沉稳的壁虎,一点点往上挪动。终于到了树下,他微微喘了口气,伸出那双布满老茧和裂着口子的手,小心翼翼地拍掉相机外壳上积攒的灰尘,俯身仔细检查屏幕上的指示灯是否还在闪烁、内存卡是否还有空间。确认设备运行正常后,他才顺着原路,更加谨慎地慢慢退下来,站稳后,习惯性地拍了拍衣裤上沾染的尘土,继续沿山脊线前行。

  行走,成了王虎根生活的常态,也最终沉淀为一种热爱。年轻时,王虎根也曾暗自咀嚼过这份工作的孤寂与艰苦。2000年,他成为山林建设工作站的一名护林员,守护后五当沟的天然杜松林;3年后调到五当召林场,他负责的管护区位于林场最偏远的地带——北接固阳,东连土右旗。

  那时候,交通远不如现在便利,山路崎岖,百转千回,从林场开车到管护区边缘也要颠簸一两个小时。车轮的印记往往在山前就消失了,剩下的路,全靠双脚一步步去丈量。放眼望去,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冬天的风格外凛冽,顺着山口猛钻进来,声音时而呼啸,时而呜咽,吹得整片林子都在瑟瑟发抖。那时的山,在他年轻的眼眸中,确实带着几分苍凉。但天性中的乐观,让他在广袤而沉默的天地间,学会了自处。一个人巡山久了,他会自然而然地和自己说话,聊聊一天的工作计划,念叨几句家里的琐事,或者给自己鼓劲加油。“走着走着,就觉得离不开这片山了。”这简单的话语背后,是25年光阴浸润出的情感。

  他抚过路旁一块巨石:“你看它像不像只蛤蟆?”这是他的“老伙计”,夏天常在此歇脚,看云影掠过松林。石头上还有他7年前写下的防火标语,字迹已经斑驳:护林防火,人人有责。“每次看见,就像老朋友在提醒我。”他说。

  这份坚守,村民都看在眼里。每次下山,总有人远远招呼:“虎根,下山啦!”更有村民主动当他的“眼睛”,一见陌生车辆进山就打电话告知。这份信任让他感动,每次进山都会给山里人家捎些新鲜蔬菜。“山里不缺肉,就缺青菜。”久而久之,这成了彼此间的默契。有时在村民家吃饭,碗里总会多一筷子菜,“都是山里人,懂这份不容易。”

  转过山弯,一片茂密的油松林映入眼帘。“这是像眼珠子一样宝贵的林子。”王虎根语气沉重。这些树是上世纪70年代前辈们肩挑背扛种下的,他看着它们从幼苗长成林海。“在咱这半干旱地区,让一棵树活下来就像救活一个生命。能留下这片绿,太难了。”他顿了顿,笑意在眼角漾开,“前辈种树,我们护树,这绿是信念,得接住了传下去。”

  2013年,王虎根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10年后,他被评为全国林草系统劳动模范。“党员就得走在前头。是党给了我这份责任,必须把林子守好。”如今,这份责任已开花结果——五当召林场19万亩青山连成屏障,石拐区森林覆盖率连续多年位居包头市第一。

  当下,无人机成了他的新伙伴。螺旋桨划过头顶的天空,掠过层层林梢。“这是好东西。”当初不熟悉操作,王虎根就跟着年轻人学,把步骤一条条记在本子上。现在,无人机成了他的“天眼”,既能巡查边界,也能记录山林的四季变化。“有了它,工作更方便,也能给这片山留下点影像资料。”

  当镜头掠过林海,也掠过了王虎根25年的足迹。那些影像里,有春的新绿,冬的雪脊。“山在看我,我也在看山。”他笑着说,笑容里是与大山融为一体的笃定。“看到这片绿稳稳当当的,就觉得什么都值。”

  家人曾不理解他的常年坚守。“孩子放假时,我多在山上。”如今孩子长大了,从报道和社会的尊重中懂得了父亲工作的意义。“爸,你的工作挺了不起的,我给你买了双耐磨的鞋。”说起这些,他眼角漾起笑意,“陪伴少是遗憾,被理解是安慰。”

  有人问:“如果有一天不上山了,你希望林子记住你什么?”王虎根只是笑笑,没有回答。风过林梢,松涛阵阵,那抹生机勃勃的绿,在岁月里静静生长,也在他关注的目光中,向着未来不断延展。(记者 蔡冬梅 通讯员 梁艳琴)

编辑:李姝廷

版权声明:内蒙古经济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917   蒙ICP备2021003034号-1 

Copyright © 2016- 内蒙古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