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10月17日电(石毅)曾经,一提起内蒙古准格尔旗,大家脑海里蹦出来的词儿就是“煤海”。没错,这里靠煤炭出了大名,地下埋着582亿吨探明储量,远景储量更是突破1000亿吨,妥妥的“乌金之城”。
但是,准格尔旗可不止是煤多。这块依偎在黄河“几字弯”怀抱里的土地,还有一座比煤更值钱的宝藏——文化!
近年来,当地依托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挖掘、传承、弘扬北疆文化内涵特征与时代价值中的“准格尔基因”,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蓬勃发展的创新文化熔于一炉,打造出了北疆文化建设的“准格尔样本”。
悉心守护 传承文化脉络
准格尔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位于黄河“几字弯”腹地,东南接山西忻州,西南连陕西榆林,自古以来便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流交汇交融之地,沉淀了厚厚的历史文化、丰富的人文资源,留下了准格尔召、十二连城遗址、寨子圪旦遗址、王爷府、美稷城、宋代烽燧线、丰州故城、庙塔石窟寺等星罗棋布的文化遗存。
在纳日松镇一片沟壑纵横的丘陵间,矗立着大大小小的夯土土丘。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原馆长、二级文博研究馆员王志浩介绍,这些土丘是北宋时期丰州城周围的25座烽燧。当年,丰州城位于宋、辽、西夏交界处,是中原与草原的交融之地。
位于准格尔旗西南边界纳日松镇境内的丰州故城遗址。新华网发 (准格尔旗委宣传部供图)
“我希望丰州故城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让历史的记忆代代相传。”纳日松镇文保员杨占权每天都要沿着弯弯曲曲的土路,巡查丰州故城。从小在这里长大的杨占权,对古城感情深厚。2008年,他开始自发保护纳日松的宋长城遗迹,2015年被正式聘为文保员。
像杨占权这样执着于文物保护的文保员,遍布准格尔的田野乡间。准格尔旗将文物保护视为传承历史文脉、守护文化根基的重要职责,建立“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体系。
沿着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在准格尔旗东南部的黄河大峡谷段前行,能看到在悬崖峭壁上有一座融自然景观和佛教文化为一体的石砌建筑群,这就是内蒙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塔石窟寺。
准格尔旗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昊翔介绍,该石窟寺为清代所建,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之一。准格尔旗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修旧如旧,及时对庙塔了进行保护修缮。
陈昊翔说:“除了文保员每天巡查,我们还加装了太阳能检测器,24小时监控,人防加技防,安全系数更高。”
文明要传承,需要把根脉守护好。准格尔旗成立文物保护利用中心,印发《准格尔旗文物协作机制》,编制《战国秦长城(准格尔旗段)保护规划》,修缮准格尔召、准格尔旗王府、包子塔古村落,实施文物智慧安防工程等,近些年,一大批文物古迹陆续“复活”。目前,准格尔旗已登记、认定的文物遗迹有220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
近年来,准格尔旗文物保护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以更加亲和的方式融入社会发展进程,融入老百姓日常生活。今年暑假,准格尔旗博物馆迎来参观热。准格尔旗博物馆集历史、文物收藏、展示、研究于一体,馆藏文物1323件(套),其中珍贵文物89件(套),可谓“古城遗址不断代,文化遗存无缺失”。
精品迭出 推动文化繁荣
准格尔旗图书馆(无人机照片)。新华网发(贾志杰 摄)
近年来,准格尔旗文艺创作百花齐放,佳作迭出,数量多、质量高,影响力、传播力均迈上新台阶。
6月18日,在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由准格尔旗委宣传部出品的准格尔文丛《黄河颂》,受到读者好评,在行业里引起热议。这套书分上下两卷,上卷用长卷形式,浓墨重彩地展现黄河准格尔大峡谷的山水生态景观,记录黄河由黄变绿的历史变迁,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生动缩影。下卷用经折装形式,展现清代《黄河全图》文献和审美价值,强烈地彰显了北疆文化的内涵和气质。
《黄河颂》的出版,是准格尔旗用本地景观、元素、地标丰富北疆文化内涵、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也是准格尔旗落实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缩影。
2024年,准格尔旗印发《准格尔旗文学艺术创作扶持激励办法》,旨在引导文艺工作者立足准格尔旗地域特色、人文精神,努力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情怀、有温度,唱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精品。
今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名单公布,准格尔旗选送的舞蹈作品《过河》、纪录片《我们的家园》入选。
在准格尔旗旗乌兰牧骑荣誉陈列室摆放的奖状、奖杯。(拍摄与2025年6月27日)新华网石毅 摄
走进准格尔旗文化艺术中心排练大厅,舞步声、乐器声、高亢嘹亮的漫瀚调歌声交织在一起,乌兰牧骑队员们正在排练下基层惠民演出节目。
“漫瀚调是流传于准格尔的传统音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称‘蒙汉调’,是音乐文化融合的结晶。”准格尔旗乌兰牧骑副队长兰伟介绍,近年来,准格尔旗乌兰牧骑围绕漫瀚调创作了音乐剧、舞台剧、现代戏等一批脍炙人口、紧扣时代主题的优秀作品,如《漫瀚情缘》《漫瀚情歌》《漫瀚情深》《海红酸海红甜》《山那边》《同心记》等,获得全国、全区多项大奖。漫瀚调音乐剧《牵魂线》在全国巡演50多场,入围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精品力作的持续涌现,是准格尔旗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艺创作激励机制,持续构建文艺创作最优生态的生动体现。
4月15日,准格尔旗漫瀚文艺表演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后的首场演出,在力量煤业矿区拉开帷幕。作为内蒙古首批国有文艺院团改革试点单位,准格尔旗乌兰牧骑在深化国有院团改革中探索破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北疆文化品牌建设战略,在自治区率先组建演艺公司。
“改革不是简单的身份叠加,而是要培育演出的自我造血能力。”兰伟表示,作为落实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的具体实践,准格尔旗乌兰牧骑在改革进程中始终坚守公益服务的根本属性,把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作为立身之本,在此基础上探索市场化路径,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准格尔旗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韩燕说,准格尔旗立足文化资源优势,以系统性思维、创新性举措推动文化事业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彰显北疆文化中的准格尔特色,挖掘、培育更多具有浓郁准格尔特色的文化符号,将北疆文化品牌擦得更亮,打得更响。
以文化人 凝聚精神力量
2025年5月28日,准格旗蓝天街道白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粽叶飘香迎端午 传承文明展新颜”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新华网发(准格尔旗委宣传部供图)
夏夜,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儿童公园灯火通明。舞台上,当漫瀚调悠扬的旋律响起,台下观众屏息凝神——他们早已习惯在微风习习的夜晚,享受家门口的文化盛宴。
近年来,准格尔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市民家门口高质量的文艺演出、文化展览、非遗展示等文化活动不断。
在大路镇苗家滩社区乡村美术馆,一幅幅精美的画作、书法、剪纸作品让人眼花缭乱;在十二连城乡五家尧村文化活动室,乡村乌兰牧骑队员们用一曲曲悠扬婉转的漫瀚调生动诠释“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真挚内涵……从乡村到城区,从户外公园到宽敞明亮的社区活动中心,准格尔大地上的文化惠民举措持续“上新”,老百姓收获了更多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五家尧村文化活动室,“乡村乌兰牧骑”队员们弹扬琴、拉四胡、唱漫瀚调。(拍摄与2025年6月27日)新华网石毅 摄
2024年2月24日至5月24日,“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准格尔旗特展”举办,这是一场唤醒文化血脉的自觉行动——特展让深藏在民族记忆中的审美基因在市民心中澎湃涌动,将“远在天边”的千年丹青化作“触手可及”的精神家园。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由浙江大学、浙江省文物局编纂,收录了海内外263家文博机构的纸、绢(含帛、绫)、麻等材质的中国古代绘画藏品12000余件(套),涵盖了绝大部分传世的“国宝”级绘画珍品。在准格尔旗3个月的展出时间里,总观展人数73297人,平均每天都有800多人看展,节假日期间人更多。
2024年2月24日至5月24日期间,“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准格尔旗特展”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新华网发(准格尔旗委宣传部供图)
2024年4月22日,在“世界读书日”前夕,“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二季全国启动仪式在准格尔启幕,点燃了准格尔旗全民诵读经典的激情,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焕发出蓬勃生机,成为连接历史和现代、凝聚民族精神的文化纽带,在全国范围内有力推动了经典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和文化自信的落地生根。
文化根脉深植于民间,它的生命力来自于群众的创造和参与。准格尔旗在提升高品质文化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需求,通过政策扶持、平台搭建、资源整合,有效地激发了民间的文化活力。
2024年4月22日,大型文化展演活动“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二季)在准格尔旗正式启动。新华网发(准格尔旗委宣传部供图)
多年来,准格尔旗把保护传承漫瀚调和丰富基层群众文体活动有机结合,统筹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软硬件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现村村都有文化室、社社都有指导员;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漫瀚调的曲目、歌词、表演方式等,推进漫瀚调的传承保护。
韩燕表示,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深厚土壤,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丰富内涵与持久动力。准格旗将大力营造积极向上、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环境,打造北疆文化建设新样板,为县域经济发展凝聚独特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