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李姝廷)10月29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内蒙古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信贷资源配置持续优化,涉外金融服务效能不断增强,为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会上 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内蒙古金融运行情况及金融支持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情况。
9月末,内蒙古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32677.8亿元,较年初增加1441.8亿元,同比增长5.5%;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1370.8亿元,较年初增加2329.9亿元,同比增长7.3%。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低位下行,9月内蒙古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6%,同比下降0.92个百分点,企业和居民融资负担进一步减轻。
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积极构建“1个总体方案+5个专项领域实施方案+N个政策措施”的政策框架体系,推动金融资源精准流向自治区重大战略等领域。8月末,内蒙古金融“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15035亿元,同比增长9.6%。一方面,加大科技、绿色领域信贷投放,设立支农支小再贷款30亿元专用额度,发挥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作用,推出特色绿色信贷产品,如全国首笔肉类“碳标签”挂钩贷款落地,金额1.5亿元。与此同时,加大绿色转型金融政策落实力度,生物多样性、农业转型贷款陆续落地我区。另一方面,强化普惠、养老等领域金融支持。汛情期间为涉农涉牧主体发放贷款超7500万元,推动适老化金融产品创新,8月末,内蒙古养老产业贷款余额12.5亿元,同比增长54.9%,内蒙古数字经济产业贷款余额456.6亿元,同比增长30%。
今年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内蒙古自治区分局深化外汇领域改革,“越诚信越便利”的外汇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前三季度,内蒙古涉外收支总额318.37亿美元。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政策扩面提质,1-9月,共为119家优质企业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业务11871笔、金额合计2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16%、57.68%。支持“边民互市+落地加工”贸易创新,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增强企业集团全球资金配置能力,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在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工作质效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