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经济网-内蒙古财经综合性门户网
    新闻热线:0471-3285915    监督热线:0471-3285917     官方微博    关注公众号
        客户端
内蒙古商报社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
当前位置:内蒙古经济网要闻详细

“三北精神”里的内蒙古力量系列述评(101):“以路治沙”带来好“景致”

时间:2025年10月28日 11:15:25 来源:内蒙古经济网  原创 大字 小字

  本网记者 王丰

  突破传统思维,敢为人先,去沙漠中筑路。

  1997年7月,100多台推土机开进库布其沙漠,锡乌穿沙公路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当地113个机关单位2000多名干部和9000多名农牧民,以及附近群众自发组成的800多辆四轮车队,齐力支援公路建设。历时3年,修通连接几地10万多人的锡乌穿沙公路,开创了内蒙古沙漠地区“以路划区、分块治理”的治沙先河。

  2021年,赤峰市翁牛特旗境内全长91公里的乌白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以路治沙、治沙护路。

  乌白公路横亘在无垠沙海中,将沙地一分为二,道路两侧草方格沙障密集分布,织成一张向外扩张的巨大绿网,牢牢锁住沙地。路开通了,机械、人员进来了,树苗、稻草得以成捆地运来,从而让绿意在沙地深处蔓延。

  沙地复绿,路是“功臣”。

  路修到哪里,草方格就织到哪里,绿色就蔓延到哪里。

  沙障内部,黄柳、柠条等灌木郁郁葱葱,一些立地条件好的地块,还栽植了沙榆、樟子松等乔木。

  公路两侧,柠条、樟子松、黄柳为沙漠穿上绿衣,这是内蒙古“以路治沙”带来的好景致。这条路,不仅是治沙的路,也是发展的路。治沙物资进入沙漠腹地,沿线苏木(镇)的特色产业、生态农牧业和特色旅游资源也被串联起来,为沙区发展创造了无限可能。

  沙海被切割成可控单元,沙障方格扎下深根,沙生植物连片成绿。“以路治沙”模式,增绿又增收,治沙又致富。

  这种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使农牧民成为这种治沙模式最广泛的参与者、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最大的受益者。

编辑:李姝廷

版权声明:内蒙古经济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917   蒙ICP备2021003034号-1 

Copyright © 2016- 内蒙古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