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内蒙古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严守生态安全底线,全区林草资源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1.98%,较2021年提高1.19个百分点,草原植被盖度持续稳定在45%以上,湿地面积稳定在7000万亩左右,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持续巩固。

发布现场
法规制度体系更趋完善。行政执法体制逐步健全。2023年起,自治区人民政府连续两年授权公安机关行使林草行政处罚权,挂牌设立基层林草工作站776个,2710名专职林草工作人员已全部到岗,成功打通了林草资源管护“最后一公里”。
林草资源保护持续深化。今年在全区102个地区和单位推动解决草原过牧问题,“治、疏、管、转、研”全面发力,年内可实现全区天然草原总体不超载的阶段性目标,为“十五五”期间历史性解决困扰自治区多年的草原过牧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然保护体系加快建设。贺兰山、大青山、巴丹吉林等6处自然保护地入选国家公园候选区,数量居全国第一。“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国家重点动物和植物保护率分别达到80%和88%。
灾害防控能力稳步提升。“十四五”以来,全区人为森林草原火灾发生率持续下降,创历史新低。强化重大林草有害生物治理,“十四五”以来,全区累计防治2.75亿亩;开展林草保险工作,累计实现森林草原参保面积15.02亿亩、投入保费26.74亿元,最大程度实现防灾减损。(记者 李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