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的关键时期,临河区委编办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紧扣党中央“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战略部署,以机构编制资源的科学配置和高效使用为支点,系统破解教育发展体制机制难题,为临河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提高政治站位,以责任担当筑牢教育优先发展根基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党中央着眼民族未来、回应群众期盼的重大民生工程。临河区委编办深刻认识到,优化教育领域机构编制配置,既是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的政治任务,更是破解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难题的关键抓手。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双轮驱动,主动对接教育部门需求,建立“编制跟着需求走、服务跟着教育走”的动态响应机制,聚焦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师资编制供需矛盾等痛点问题,通过顶层设计优化、编制资源统筹、体制机制创新,全力破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优先发展”的使命担当。
二、聚焦重点任务,以精准施策激活编制资源效能
(一)创新编制管理机制,盘活存量资源“蓄水池”。
严格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机构编制管理办法》,以区委编委印发的《关于重新核定临河区教育系统中小学校事业编制的批复》为指引,创新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周转池”制度。通过跨校际、跨区域统筹调剂,将闲置编制向新建学校、改扩建学校、集团化办学主体校和师资紧缺学校定向投放,以“使用权动态让渡”的方式实现编制资源“精准滴灌”,有效缓解了义务教育阶段热点学校阶段性缺编问题,让有限的编制资源在教育教学一线发挥最大效益。
(二)构建动态调整体系,打造资源配置“精准仪”。联合区委组织部、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出台《临河区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管理办法(试行)》,建立“总量控制、城乡统筹、按需调整”的编制管理新机制。紧扣人口流动趋势、学校布局调整和办学规模变化,每年开展编制使用效益评估,推动编制资源向生源增长快、办学压力大的城乡结合部学校倾斜。同时,建立教育部门与编办常态化沟通机制,提前介入教师招聘、人才引进等用编需求,实现编制调配与师资建设“同频共振”。
(三)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激发体制机制“新活力”。
以深化机构改革为契机,着力理顺教育管理体制,推动教育行政部门职能向“宏观管理、优质服务、监督指导”转变。在严控编制总量的前提下,优先保障集团化办学、特色学科建设等重点领域用编需求,通过精简行政编制、压减非教学岗位,实现“教师编制向教学岗位集中、教育资源向育人主业聚焦”。
(四)健全教师补充机制,夯实师资建设“硬支撑”。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编制保障的重中之重,在严控事业编制总量的前提下,积极申报使用编制用于公开招聘和引进中小学骨干教师、紧缺学科教师。通过“专编专用、即空即补”,为新教师办理列编手续,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历达标率、专业对口率双提升。特别是针对农村学校音体美、信息技术等学科师资短缺问题,单列专项编制定向招聘,有效缓解了“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的困境。
三、锚定优质均衡,以长效机制书写教育发展新篇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下一步,临河区委编办将持续深化《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机构编制管理办法》落实,以“三个坚持”构建编制保障长效机制:坚持统筹兼顾,在用活“周转池”、做优“动态调”、守好“总量关”上持续发力,让编制资源随教育需求流动;坚持改革创新,在集团化办学编制保障、区域内教师编制“全域统筹”等领域探索突破,破解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坚持效能优先,建立编制使用绩效评估与动态调整挂钩机制,推动教育领域编制资源配置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升级。
教育公平的阳光,正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之路。临河区委编办将以更强的政治担当、更实的改革举措、更优的服务效能,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坚实的机构编制保障,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优质教育资源的滋养下,绽放人生梦想的绚丽之花。(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