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基海鲜养殖基地巨大的养殖池
本网讯(记者 张鑫)走进兴安盟科右前旗大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养殖车间,湿润的空气裹挟着淡淡的咸鲜气息扑面而来。19个养殖池内碧波荡漾,石斑鱼优雅游弋,南美白对虾在人造涌浪中欢快跃动 —— 这片藏在草原深处的 “蓝色海洋”,正书写着“草原变海洋”的产业传奇。
谁能想到,如今在兴安盟科右前旗,海鲜不再是沿海城市的专属。这个由国企与民企携手打造的陆基海鲜养殖基地,巧妙融合了山东的循环水技术、青岛的种苗优势与草原的生态资源。由科右前旗大农投公司搭建基础设施,山东莱州金生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撑,青岛中为渔业负责养殖与销售,三方合力让 “草原养海鲜” 从构想变为现实。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养殖车间、冷冻车间等设施,养殖水体达423立方米;二期计划将养殖水体扩至13400立方米,进一步扩大产能。
“你看这水质,比天然海水还要‘讲究’!”科右前旗大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关鹏飞站在养殖池边,语气里满是自豪的表示,我们人工调配的海水各项指标与天然海水别无二致,更通过24小时16次循环换水,让水体始终保持鲜活。车间顶部的空气能蓄热系统如同隐形守护者,无论草原寒冬酷暑,都将室温恒定在28℃,为石斑鱼、南美白对虾等海洋生物营造出四季如春的家园。
养殖池里藏着惊人数据。这里养殖的品种涵盖七星鲈鱼、珍珠龙胆石斑鱼、老虎斑、海湾扇贝、海螺、三文鱼、梭子蟹等,每立方水体可养鱼约90斤、养虾约55 斤。按全年三批上市计算,预计年产虾蟹贝类10万公斤、鱼类49万公斤,按当前市场价估算,年产值可达4900万元。“不仅要让兴安盟群众吃上本地海鲜,更要打造东北亚渔业示范基地。”关鹏飞的话语里,透着对未来的满满信心。
当草原遇见海洋,这场跨越山海的产业发展,正为北疆乡村振兴注入全新动能。或许不久的将来,“到科右前旗赶海”将成为文旅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