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张鑫)7月18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呼和浩特海关聚焦自治区外贸特点,通过一系列精准举措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做大做强外贸优势产业,推动外贸新业态发展,助力内蒙古外贸稳量提质。
在培育外贸新动能上再发力。呼和浩特海关积极推动“保税 +”业务模式创新发展,推动内蒙古首家、全国首个矿山用车发动机区外全球保税维修项目顺利获批,目前已进口待维修发动机6台,修复出口发动机4台,该业务预期每年为企业增加效益4000万元。助推跨境电商业务加速发展,举办跨境电商(新业态)业务宣讲会,联动探索跨境电商发展新机遇,覆盖辖区企业100余家;推动实现“TIR+跨境电商”新模式在二连浩特口岸落地;结合二连浩特跨境电商综试区获批,畅通“7×24小时”预约通关渠道,保障跨境电商商品“随到随验、即查即放”,通关效率提升1倍以上。
在支持外贸优进优出上精准发力。推动内蒙古首家进口铜精矿口岸目的地联合监管试点落地包头,企业进口铜精矿在入境口岸二连海关实施放射性检测,在目的地包头海关实施固废排查及其他项目检验。落实总署“支持农食产品出口三年专项行动”,完成10家动植物产品企业注册登记和对外推荐等。
在提升跨境通关便利化上高效发力。积极拓宽跨境运输新渠道,在甘其毛都口岸和策克口岸推进AGV跨境无人运输模式,实现中蒙两国跨境场站间全时段、全封闭直通运行,减少通关环节8个,验放时间由10分钟缩至2分钟。7月15日,今年二连浩特口岸运行中欧班列已突破2000列,中欧班列拉载货物涵盖汽车整车及配件、机电机械设备、家具、建材等达万余种,国货通过中欧班列走向国际市场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外优质商品乘坐回程班列走进国内。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呼和浩特海关切实为企业降本增效,不断优化跨境贸易环境,为内蒙古外贸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