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如何让内蒙古以及国内的优质产品搭上“一带一路”的顺风车,在国际市场上掘金。如何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特色产品引入国内市场。
5月4日至7日,历时3天的中俄蒙三国(呼和浩特)经贸产品项目对接招商洽谈会给出了答案。与会的中俄蒙三国企业联合启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万里行活动成为新的破题之作。
三方60多位企业家表示,以此次对接会为契机,依据各自的优势产业,深度对接,全力“掘金”。
内蒙古地处北纬37°-53°之间,光能日照充足,农牧业资源丰富,处于世界公认的玉米、马铃薯、肉牛和奶源黄金生产带。拥有世界上最优良的牧场,是全国耕地保有量过亿亩的4个省区之一。全国1/4的羊肉、1/5的牛奶、2/5的羊绒来自内蒙古,是国家名副其实的“粮仓、肉库、奶罐”。
“未来,我们将发挥首府优势,持续不断的邀请俄罗斯、蒙古国的企业来呼和浩特兴业投资,搭建交流平台,共享发展红利,推动面向俄蒙欧经济圈建设不断走深走实。”呼和浩特市外事办副主任赵静信心满满。
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物产丰富,贝加尔湖景色宜人。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支持出口中心主任鲁斯兰尤里耶维奇说:“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支持出口中心、商会经过与中国的地方工商联、商会、保税区等单位进行洽谈,已经就矿产合作,木材进口,二手车进出口,肉类进出口等领域达成多个意向。”
“一条腿走路踉踉跄跄,两条腿走路稳稳当当。我们要‘走出去’‘引进来’,实现资源转换,掘金平衡。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融合中发展,在发展中互赢。”蒙古国(中国)经贸文化中心主任曹小鸿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万里行活动已经酝酿多年,由于疫情,一直未能成行。”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国际合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多边、双边开放包容的合作格局已经形成,重大项目批量落地,支撑体系不断完善,投资环境逐步改善。
种种变化,映衬着“引进来”“走出去”并行开放新格局正在构建。对外开放内涵更加丰富,对外开放路径更加清晰,对外开放空间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