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经济网-内蒙古财经综合性门户网
    新闻热线:0471-3285915    监督热线:0471-3285917     官方微博    关注公众号
        客户端
内蒙古商报社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
当前位置:内蒙古经济网视野详细

创新引领 内蒙古科技力量澎湃汹涌 ——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获奖代表媒体见面会侧记

时间:2023年12月12日 21:04:26 来源:内蒙古商报   大字 小字

  本报记者 张鑫

  科技决胜未来,创新引领发展。

  12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召开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获奖代表媒体见面会。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孙德俊等6位获奖代表与记者面对面,讲述他们在科学研究征程上执着进取、在探索创新的道路上孜孜以求,实现人生价值,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社会进步的创新故事。

  增强预警能力 变被动治疗为主动预防

  ——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教授孙德俊

微信图片_20231214222513.jpg

  “在医疗领域要注重大局观和整体观,将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整个阶段视为一个整体,在不同时期,解决当下问题,有病治病,无病防控。也就是增强预警能力,前移治疗端口,变被动治疗为主动预防。关注患者生命长度的同时兼顾患者生存质量,体现医学人文关怀。”孙德俊介绍, 多年来,主要研究方向是慢性呼吸疾病、肺结节及烟草依赖的诊治和呼吸康复,他建立了自治区医疗卫生行业唯一的部委级科学研究平台,建成我国最大规模、以蒙古族为主的呼吸疾病生物样本库,开展慢阻肺病因与病机研究及早诊早治研究,建立了慢阻肺高危人群筛查模型与基层慢阻肺筛查体系,筛选出对慢阻肺有显著疗效的蒙药组方,丰富了慢阻肺诊治手段。

  将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

  ——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第一完成人路战远

微信图片_20231214222521.jpg

  “在农田地力退化机理研究基础上,重点研创固土减蚀、轮耕轮作、增炭焙肥等关键技术与装备,创建农田地力培育与产能提升综合技术模式并大面积应用,将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陆战远表示,将进一步围绕内蒙古不同区域耕地差异化保护与利用,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开展耕地质量改善和农田生态建设的关键理论与技术研究,破解卡脖子难题,为耕地保护与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围绕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要求,将研究开发的新产品、新技术进行有效集成和工程化应用,促进耕地质量改善和产能有效提升,为实现农田生态保护、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协调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技和产业的源头

  ——自治区自然科学特等奖成果第一完成人董阿力德尔图

微信图片_20231214222524.jpg

  “2007年开始研究抗菌材料,期间遇到了很多问题,起初均无规律可寻,经过十几年的钻研探索,他所在的团队围绕卤胺抗菌材料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规律,并通过理论得以证实。因此,他本人非常赞同并认可“基础研究就需要坐冷板凳”的说法,鼓励科研工作者一定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和决心去攻坚克难,这样结果总会让人满意的。”

  董阿力德尔图介绍,基础研究是整个科技和产业的源头。未来该团队重点开发新型抗菌材料和新型抗菌技术,纳米抗菌材料,抗菌水凝胶材料,抗菌涂层,应对与日加剧的耐药性问题,为人类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同时立足于内蒙古自治区得天独厚的乳业高质量发展优势,发挥高等院校依托学科群的技术实力,围绕乳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领域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力度,争取解决一些重大科学问题,助力我区乃至我国乳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蒙药现代化探索出一条新路

  ——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基于体内动态效应融合药理药效的特色中药(蒙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成果第一完成人董玉

微信图片_20231214222528.jpg

  “作为获得自治区科技奖励的女科学家代表,我认为女性力量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女性科学家在科研领域的创新能力、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独特视角都是宝贵的财富,可以促进科学研究的创新性、多样性和包容性。她们的参与可以带来更多的创新思维和多样化的创新方案,从而推动科技进步。 ”

  董玉表示,针对当前中医药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在药材的炮制和质量标准上形成科学的方法路径;要应用现代药物生产技术提升中医药(蒙医药)配伍的精准化水平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聚焦蒙药现代化,在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上探索出一条新路,为中医药的传承发展作出努力。

  戒骄戒躁 沉下心去探索研究

  ——自治区技术发明一等奖“钢渣固废在公路工程中高效利用成套技术”成果第一完成人张广

微信图片_20231214222532.jpg

  “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的、不断试错、不断纠偏的过程。”张广介绍,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时刻谨记科研工作的特殊属性,戒骄戒躁,沉下心去探索研究才能取得好的成果。

  张广表示,该团队将按照全区科技奖励大会的工作部署,围绕资源节约集约、绿色发展等方向,进一步加强团队人才建设,针对尾矿、粉煤灰、煤矸石、铁渣等自治区产量较大的工业固废,以及城市建筑垃圾、公路废旧材料等,深化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建立全区固废信息数据库,完善固废利用技术标准体系,推进固废更多种类、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利用。

  科研+生产 服务国家和地区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获奖代表、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授黄平平

微信图片_20231214222536.jpg

  “要常怀报国之志,要以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开展科学研究;不能闭门造车,要走出实验室,深入企业等生产一线去调研,发现行业企业的需求,并将自己的科研与生产需求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具有实际价值的科研成果,服务国家和地区高质量发展。”

  黄平平表示,通过调研发现,自治区矿山安全监测潜在需求巨大,而他所学的雷达技术在这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于是,他和团队瞄准脚踏实地,历经7年研发并成功转化了第一代微变监测雷达,并在全国推广应用。下一步,该团队将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引育科研创新人才,注重团队青年人才引进和培养,持续提升青年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瞄准重大需求,加强有组织的科研,积极承担大项目、解决重大需求,出大成果;加强人才培养,千方百计提升培养质量,为自治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创新浪潮涌,风正一帆悬!内蒙古科技工作者正踏着催人奋进的鼓点,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瞄准科技前沿,再立潮头谱新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李姝廷

版权声明:内蒙古经济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917   蒙ICP备2021003034号-1 

Copyright © 2016- 内蒙古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