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商报新闻客户端消息(记者 卉平)一季耕耘,“开门稳”“开门红”。
践行高质量发展,内蒙古经济质量和效益双提升。
服务业方面,重点行业拉动作用显著,全区服务业稳定恢复。其中,批发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5.6%,金融业增加值增长3.5%,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3.4%。
经济发展,金融活水润泽赋能,全力以赴。
一季度,全区金融业基于内蒙古“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精准施策、靠前发力,信贷投放有重点,金融普惠出实招,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切实把筑牢经济稳的根基理念扛于责任双肩,政金企协同推进“保项目、入园区、进企业、下乡村”行动 ,为内蒙古经济运行的“稳”和“红”全程蓄力助能,贡献金融力量。
服务乡村振兴 助力春耕备耕
做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既是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也是国有大行践行责任担当、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工行内蒙古分行行长李峰带队走访自治区绿色高新能源企业 图片来源:工行内蒙古分行)
工行内蒙古分行始终秉承“国家所需、金融所能、工行所长”的原则,深入落实工总行党委“48字”工作思路要求,以内蒙古分行“335战略+重点工程”为指引,持续创新金融产品和数字化金融服务,积极支持春耕备耕。
2022岁初,为保证广大农户春耕备耕资金需求,工行内蒙古分行升级服务方式,在全部营业网点开通春耕备耕绿色通道、咨询台和业务专柜,线上“工银兴农通”APP开辟急速审批渠道,工总行网络融资中心滚动筛选“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需求,做到春耕支农小额信用贷款随到随办、快审快放、随借随还。
(工行锡林郭勒盟分行持续开展“工银普惠行”走访调研 图片来源:工行内蒙古分行)
截至2022年3月末,工行内蒙古分行涉农贷款余额784.39亿元,较年初增加44.31,增幅6%;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36.92亿元,较年初增加9.77亿元,增幅35.99%。
农行内蒙古分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坚持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全行工作的重中之重,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将新发展理念全面融入工作实践中。
满山苍翠,芳草茵茵,一群群雪白而矫健的敏盖绒山羊游觅其中,成了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光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为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富民产业。
(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光胜村的敏盖白绒山羊 摄影 王雅韬 )
苏布尔嘎镇光胜村的村民郭丽霞骄傲的说:“我们的敏盖白绒山羊产绒量高、繁殖率高、肉质优。是‘温暖全球’的鄂尔多斯羊绒衫的首选原料。”为了响应国家保护草原生态的号召,郭丽霞和家人开始舍饲圈养白绒山羊。创业资金贷款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郭丽霞创业的难题。在农行实施金融支持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中,郭丽霞顺利地获得了农行投放的助业贷款,她终于可以安心地发展生产。
(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光胜村的敏盖白绒山羊种羊场 摄影 王雅韬)
“现在白绒山羊的饲养量由1000只增加到了1600只,公司产值也由原来的1000万元上升到4000万元。农行的贷款给我们解了燃眉之急,利率还低,还款也没有压力。现在公司还帮扶带动周边2000多户村民就业,并为村民免费提供白绒山羊交易市场场地。”郭丽霞介绍。
截至2022年3月31日,农行内蒙古分行县域贷款余额1296亿元,增量71亿元,增速达5.81%;2022年3月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1030亿元,较年初增加59亿元,增速6.17%。
金融加力 重大项目“加速跑”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也是金融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重大项目建设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目前包头市今年计划实施的902个重大项目开复工率已达87.7%,项目建设呈千帆竞发之势。
而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快速实施的背后,离不开金融的鼎力支持。
今年以来,包头市金融办会同各旗县区金融办持续推进,统筹协调,建立重大项目政金企信息联动机制,共享包头市所有项目融资需求信息,实现政金企融资信息“无缝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重大项目对接支持力度,护航重大项目建设“加速跑”。
截至3月22日,包头市金融机构深度对接有融资需求的重大项目100个,累计授信总额124.37亿元,已投放总额44.37亿元。
适应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工行包头分行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为企业提供绿色信贷支持,今年以来已为新能源项目审批了近13亿元贷款,积极支持包头市“双碳”建设,为新能源企业蓬勃发展注入金融力量。
项目建设的重点就是资金投放的方向。农行包头分行创新现有的产品和服务方案,围绕项目金融服务需求,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同时,加大对钢铁企业、装备制造企业,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力度,做大融资规模,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截至3月末绿色贷款余额27.9亿元。
中行包头分行也紧跟包头战略规划定位,新能源基地打造方面,完成对光伏、风电等行业批复27.8亿元的授信规模,在现有支持规模的基础上,正持续加大重大项目、重点领域支持力度,进一步释放金融活力。
建行包头分行紧跟包头市招商引资步伐,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等绿色产业发展,持续推动对绿色信贷的营销和投放。截至2022年2月末,该行累计为12户绿色环保企业提供信贷支持,金额合计32.57亿元。
工行通辽分行聚焦重点领域,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和通辽市重点项目,在制造业、绿色信贷、民营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重点发力 。 截至2022年3月份,信贷累计投放贷款33.19亿元,较上年同期多投放17.2亿元,真正做到“金融活水进企业”。
国有大行服务加力,股份制银行也不甘落后。兴业银行包头分行依据将包头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新型材料产业基地和现代能源产业基地的定位,积极发挥绿色金融的专业优势,主动对接客户,率先为一批企业批复授信,合计52.5亿元,有效助力包头市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普惠+便捷 助力特色产业
大地回暖,农事伊始。
呼伦贝尔市金融机构立足区域农业生产特点,优先配置信贷资金、优惠政策、人力资源等,不断加大支农惠农力度,为春耕备耕注入金融“活水”,全力保障春季农业生产金融需求。
呼伦贝尔市金融机构优先支持粮食安全战略,持续加大三大主粮生产和“菜篮子”工程的信贷、保险供给,推进呼伦贝尔市玉米种植布局和品种结构调整,稳定大豆优势区种植面积,扩大口粮种植面积,稳步发展特色油糖作物。
结合呼伦贝尔市春耕备耕的特点,重点围绕自治区种业提升工程,支持肉牛、肉羊、玉米、向日葵、杂粮杂豆、马铃薯等现代动植物育种体系发展,探索创新金融支持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等项目的可行模式。
工行呼伦贝尔额尔古纳支行提升工银“乌兰牧骑”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能力,通过“龙头企业+种植户+银行+农担公司”的业务合作模式,加大对额尔古纳地区粮食种植业务的支持力度,有效促进农民增收。2022年初,额尔古纳支行工银“乌兰牧骑”分队成功发放1,600万元产业链贷款。
(工行呼伦贝尔额尔古纳支行走访内蒙古恩和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 图片来源; 工行内蒙古分行)
疫情期间,工行内蒙古分行累计为1143户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发放贷款1937笔,累计金额8.60亿元,为疫情期间企业融资打通快车道,有力的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切实做好金融助力抗击疫情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各项工作,体现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 。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西井子乡灰菜沟村,田间地头时常可以看见师乐和师璐姐妹俩的身影,由于父亲生病,姐妹俩便回到家乡创业,一边务农、一边照顾父亲,但扩大生产面临着缺少资金又想不到门路的难题。在姐妹俩种植和养殖创业路上,农行商都县支行“流动服务党员先锋队”主动上门,通过“惠农e贷”,迅速向她们提供了49万元的信贷资金,生产规模也得以扩大,当年实现收入40万元,成为当地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
“返乡青年创业的信心来自金融支持,没有农行的主动上门服务,我到现在估计也迈不出贷款创业这一步。”师乐在获得“巾帼创业带头人”称号时高兴得说。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西井子乡灰菜沟村村民师乐 摄影 刘勇)
一直以来,农行内蒙古分行积极实施体制机制创新,服务模式转型升级,在“千乡千队、万村百亿”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基础上,全力做好支持乡村振兴“流动服务党员先锋队”2.0版的提质升级。截至3月末,向全自治区各地乡镇派驻1425人、346个“农行支持乡村振兴流动服务党员先锋队”,共投放贷款1220亿元,对全区县域乡镇(苏木)、行政村(嘎查)的覆盖率分别达100%、89.97%;支持了44.45万户农牧民,着力解决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问题。
高标站位,服务优质高效 ,让全盘的经济成色足,颜色亮。
惠人及己,绿色循环。
一场攻坚战的“开门红”,全区金融机构聚焦重点领域,金融资源高效率运行,服务重心下沉,打造区域特色经济,充分释放出农牧业特色金融、绿色金融、现代能源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的“活水”能量,以“专精特新”的金融服务,有力推动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