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鑫)“服务经济、保障民生、保通保畅。1-5月份,全区快递企业预计揽收包裹将达到1亿件,同比增长6%,其中有30%左右的业务来自农村。快递业务投递量预计完成5亿件,同比增长6%,其中有近40%包裹要投递到村,农村牧区居民月均使用快递达7件,平均每个人每4天就会收发到一个快递包裹。同时,伴随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消费品下乡进村,农产品出村进城’这一双向通道更加便捷、畅通,农村牧区这一片消费增量的蓝海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热点。”6月1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邮政管理局组织召开的乡村振兴里的“快递路”新闻媒体见面会上,自治区邮政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莉如是介绍。
利用政策红利 全面释放“快递进村”活力
年初以来,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加快农村牧区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内蒙古自治区2022年坚持稳中求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等8个重量级政策性文件,这些政策方向明确,精准施策,为全区快递行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利好。
2月2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的《2022年坚持稳中求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中明确指出:对实际发生的快递进村业务服务,按照每单不超过0.3 元,由各盟市制定实施差异化后补贴政策,打通快递末端“最后一公里”。
为推动各盟市尽快落实政策,内蒙古邮政管理局以人员成本、运输成本等45个指标维度为依据,对全区不同地区、不同模式下的“快递进村”平均单件成本进行了测算,下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快递进村”差异化补贴政策成本测算指导意见》。兴安盟地区及时抓住有利时机,在争取到快递进村单量补贴的基础上,一并争取到了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的基础设施和升级改造费用补贴,为“快递进村”下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近年来,兴安盟地区重点培育“兴安盟大米”农产品品牌寄递项目,拉动地区“兴安盟大米”寄递120余万件,销售量约5500吨,交易额近6000万元,且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今年5月份,兴安盟地区快递业务量完成69.89万件,同比增长71.43%,增速位于全区第一,超全区平均水平近60个百分点。邮政快递业为服务“乡村振兴”,实现农牧民美好生活,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夯实行业基础设施建设 助力产业协同发展
工作推进落实中,内蒙古邮政管理局以促进快递业发展为基本面不动摇,以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为重要举措,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满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促进乡村振兴为根本目的,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
目前,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快递物流园区28个,80个旗县中有75个旗县建立了旗县级快递物流集散中心,778个苏木乡镇实现快递服务网点全覆盖,全区11071个建制村中,已通快递的建制村数量达10156个,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达91.74%。
随着全区寄递物流体系网络的不断完善,邮政快递企业服务农村电商发展效果更加明显。1-5月份,全区共培育兴安盟大米、赤峰小米、巴彦淖尔葵花籽等全区快递企业服务现代农业项目26个,实现业务量508.33万件,业务收入1.39亿元,拉动就业人数4807人,带动农业总产值11.05亿元。通过整合邮政、快递、电商、物流、传媒等专业优势资源,打造了内蒙古邮政快递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色模式和长效机制,邮政业成为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巩固行业发展态势 加强冷链寄递物流体系建设
稳定的特色产业基础为冷链物流发展创造了旺盛的市场需求,我区主要邮政快递企业顺势而为,借势而起。加快建设冷链仓、增加冷链全货机和冷藏车、开设冷链运输线路,完善冷链快递物流寄递服务体系,目前行业自建冷库面积共计2万平方米,内蒙古邮政分公司已形成呼市至北京、沈阳等7条省级冷链专线,实现全国118个城市次日递、200个城市隔日递。顺丰投入两架全货机,京东增开十余条航线,全区形成800余条线路组成的全程冷链网络。
同时,我区邮政快递企业利用自有电商平台造势而进、乘势而上。涌现出内蒙古邮政“邮牧飞羊”、内蒙古顺丰“牛羊鸣天下,顺丰领鲜”“草原有只我的羊”和内蒙古京东“羊帆起航,京东鲜到”等提供全程冷链解决方案的牛羊肉寄递项目。近年来,我区主要邮政快递企业年均可运输寄递牛羊肉6万吨,产值近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