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经济网-内蒙古财经综合性门户网
    新闻热线:0471-3285915    监督热线:0471-3285388     官方微博    关注公众号
        客户端
内蒙古商报社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
当前位置:内蒙古经济网要闻详细

【风帆起北疆 喜迎二十大·奋斗故事】“糙”汉子的富民情怀

时间:2022年09月30日 13:07:28 来源:内蒙古日报   大字 小字

  “那时是靠天吃饭,周边都是荒地、红泥地,用锄头都锄不动,收成很差。”回忆过去,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东营村66岁的农民郝广后直摇头。

  如今,就是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两个勤劳踏实、敢想敢干的汉子,打造出一个集农业观光、旅游度假、采摘于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托克托县黄河麦野谷景区,并带领一方百姓走上了致富路。

  荒地是如何变废为宝,并发展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正在无土栽培基地忙碌的孙福珍道出了秘诀:“发展设施农业。”

  孙福珍是托克托县嘉丰农业生态园区负责人、呼和浩特市科技特派员。他的打拼故事,要从2009年说起。

  当年,孙福珍和好友张朝飞去山东旅游,看到寿光市因发展观光农业,为当地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让他们想到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们,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二人心中萌生,“我们为什么不发展设施农业?”

  带着对家乡的美好期盼,2010年,36岁的孙福珍离开了为之奋斗15年的公司,和经营影楼的张朝飞成立嘉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他们承包200亩地,开始了创业之路。

  “我原本是搞生物技术的,创业之后才转变了研究方向。”孙福珍说,由于缺乏种植经验,他们当年就赔了钱。

  孙福珍和张朝飞再次前往寿光市,寻找当地的“土专家”,诚心邀请他们来托克托县实地指导。“种植专家李树春在这里一待就是4年。”对此,张朝飞满怀感激之情。

  2012年,呼和浩特市政府办公厅印发《2012年现代农牧业发展重点项目实施方案》,决定在土左旗、和林格尔县等7个旗县发展设施农业。

  乘着政策的东风,二人再次燃起创业的激情。他们在新营子村承包了1100亩地,建起300多个温室大棚,租给当地农户,并吸纳了20多人就业。

  “没想到,这次又因为缺乏管理经验,赔了五六百万元。”但看着日子刚有起色的农民,张朝飞和孙福珍决定,必须咬着牙坚持。随后,二人响应托克托县政府的号召,将自己的“一片天地”搬到郝家窑村,承包2000亩地,扛起了带领困难户脱贫致富的责任。

  “以前这里是一片沙地,经过这些年的改良和建设,才有了这满眼的绿色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从生态园区建设之初,徐援朝就在这里租种大棚,他亲眼见证了生态园区的蜕变。

  2016年,嘉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了足够的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将大棚的面积发展到了2000亩。大棚建好后,或以每个月1800元的价格租给有经验的贫困户种植,或吸纳附近东营村、郝家窑村等地的贫困人口来这里打工,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有稳定的收入。

  有了大棚,结了果实,销路又成了问题。

  “一开始,我们的蔬菜和瓜果都免费送给周边的百姓品尝,收获了很好的口碑。但要扩大销路,就必须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说起发展黄河梦幻水世界的初衷,张朝飞打开了话匣子。每年5月至10月是旅游旺季,游客纷至沓来,在此戏水后,游客可以享受采摘的乐趣。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田园综合体”这一概念。

  抓住机会,嘉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便扩大投资规模,建设田园综合体。“先后投资2.4亿元,才形成集农业观光、旅游度假、采摘于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黄河麦野谷景区。”张朝飞说,“在生态园区,我们建设了116栋大棚,年盈利600万元左右,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

  “靠着每亩420元的土地流转费和打工费,每年我有一份不错的收入。”在此打工的郝广后很知足。

  如今,两个“糙”汉子,不仅带富了一群人,更助力改善了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

  漫步在黄河麦野谷景区,满眼皆是田园风光,一种生活的惬意静静流淌。(记者 及庆玲)

编辑:李姝廷

版权声明:内蒙古经济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388   蒙ICP备2021003034号-1 

Copyright © 2016- 内蒙古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