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发展才是硬道理,经济发展是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当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
内蒙古地域辽阔、资源富集。五年来,粮食产量从全国第十位跃升至第六位,牛奶、羊肉、牛肉和羊绒、饲草产量稳居全国第一。累计生产煤炭53亿多吨、发电量2.9万亿度,煤、电保供量均居全国第一。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突破1万亿元。
尽管如此,内蒙古的高质量发展仍然与自身的资源优势不匹配,发展仍需开拓。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内蒙古必须严肃解答的课题。高质量发展的实质就是“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实干争春早,内蒙古一系列有目标、有决心、有力度、有保障的重大举措接连推出——“破”“立”并举,亮实招、出实效、补短板,引导生产要素从效率低的地方流向效率高的地方,从“铺摊子”到“上台阶”,为经济动能“换挡提速”创造了有利条件。
3168个重大项目,基本集中在基础设施、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煤基新兴产业、生态环保等打基础、利长远的长链条发展领域,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立足当下,放眼未来,草色青青。内蒙古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拥有从“量的优势”到“质的优势”的大好时机。
一以贯之,一脉相承,待到明年再来时,草原山花更烂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