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今年以来,内蒙古充分发挥向北开放桥头堡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畅通跨境运输大通道,不断扩大同沿线国家贸易水平。
据呼和浩特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内蒙古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315.1亿元,增长88.6%,较同期内蒙古外贸整体增速高38.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09.2亿元,增长55.9%;进口205.9亿元,增长112.1%。
近年来,中蒙俄经济走廊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已初步形成了以铁路、公路和边境口岸为主体的跨国基础设施联通网络。
目前,全区现有经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口岸20个,其中,铁路口岸2个、公路口岸12个、航空口岸6个。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建成呼和浩特海关和满洲里海关关区11个公路口岸货运通道智能卡口以及内蒙古电子口岸平台、内蒙古口岸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和内蒙古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国家标准版与内蒙古电子口岸平台的对接。
即使如此,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通关能力不足贸易需求,公铁路站场车站承载、接卸能力不足等问题仍待进一步提升。内蒙古要全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新发力点、新结合点,推进公路铁路互联互通,增强输送通道能力供给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口岸互联互通,扩大合作面。
互联互通,是扩大合作面的基础。只有打开“国门”,畅通经济内外循环,内蒙古口岸经济才能连续“飘红”,才能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