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张鑫
把内蒙古建成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我区的战略定位。
内蒙古地域辽阔、口岸较多,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是口岸经济提质增效的新途径。
举一纲而万目张。
为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自治区商务部门东进南下,“走出去”“引进来”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持续推动《落实京蒙协作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下达2023年京蒙协作资金14.9亿元,支持211个项目建设。举办京津冀地区招商引资推介及项目签约仪式,成功签约项目80个,协议总投资超过2400亿元。举办长三角地区招商引资推介会及项目签约仪式,签约项目108个,涉及装备制造、新型化工、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协议总投资2757亿元。
联合财政厅出台支持外贸企业参加海外经贸活动补贴政策,组织51家自治区特色优势企业开展首场“蒙商丝路行”阿联酋、沙特海外经贸活动,达成实际成交额6.7亿元,意向成交额15亿元。通过境内外联动,助力企业开拓市场、抢抓订单。
区域交流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持续推进。必须认识到,内蒙古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区域交流合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正因如此,区域交流合作在“桥头堡”建设中成了重要支撑点。协同联动合力打造区域交流合作的高水平样板,有助于“桥头堡”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桥头堡建设也要加强区域合作。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区域合作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
加强区域合作,“桥头堡”建设要一以贯之,从全局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认识区域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定能推动“桥头堡”建设有更大发展。
有合作的地方,定有幸福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