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经济网-内蒙古财经综合性门户网
    新闻热线:0471-3285915    监督热线:0471-3285917     官方微博    关注公众号
        客户端
内蒙古商报社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
当前位置:内蒙古经济网要闻详细

“三北精神”里的内蒙古力量系列述评之六:“磴口模式”里的绿色故事

时间:2023年09月07日 20:14:32 来源:内蒙古商报  原创 大字 小字

       本报记者 王丰

       有农田的地方就有防护林。从高空俯瞰,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田成方、林成网”,高大乔木林围绕一片片农田四周而生,纵横交织成防护林网,将农田紧紧护住。

557dd9a7bc1d4a25a296e87669684e96_副本.jpg

     “磴口县77%的面积被乌兰布和沙漠占据,农田防护林网是磴口防沙治沙模式的核心组成,也是保护农田、基础设施、城镇的最后一道防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副主任张景波说。

       如今,磴口县林草覆盖度已由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0.04%提高到37.2%。

       从1952年开始,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磴口建成了一条长154公里的大型防沙林带。此后,磴口县相继实施了乌兰布和沙漠“防、灌、固”结合的治理方案,并以“三北”工程为契机开展了荒山、荒沙、荒地、荒滩“四荒”承包造林;1979年中国林科院在磴口县成立了内蒙古磴口实验局开展治沙科研,为防沙治沙提供科技支撑。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是历史性转变。

       与此同时,磴口县坚持治沙与致富两手抓,充分利用乌兰布和沙漠适宜中草药材种植的独特优势,积极发展中草药材生产加工业,引进和培育一批中草药材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以光伏治沙区为示范,推进沙漠资源高效利用,已建成光伏并网规模77万千瓦,光伏板下种植柠条、梭梭、甘草等沙生植物1.42万亩,以光、林、草、药等模式实现治沙35万亩。

       截至目前,磴口县共有沙产业经营主体90余家,完成产业治沙经营面积达到80万亩,其中,种植优质牧草15万亩;接种肉苁蓉、甘草等近14万亩;红枣、葡萄、枸杞、沙棘、连翘、黄芪等水果、中草药材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从一棵树到一片林,从单纯的营造林到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一代又一代治沙人在风沙中坚守,在传承中创新,实现“点沙成金,绿富同兴”的协同发展。


编辑:李姝廷

版权声明:内蒙古经济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917   蒙ICP备2021003034号-1 

Copyright © 2016- 内蒙古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