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经济网-内蒙古财经综合性门户网
    新闻热线:0471-3285915    监督热线:0471-3285917     官方微博    关注公众号
        客户端
内蒙古商报社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
当前位置:内蒙古经济网要闻详细

【弘扬蒙古马精神】山水林田湖草沙一起向“绿”系列报道之十七:绿色接力 拥抱未来

时间:2023年10月24日 16:01:29 来源:内蒙古商报  原创 大字 小字

  本报记者 张鑫 通讯员 张晓琴

  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在和林格尔县东摩天岭,一棵棵落叶松苍翠挺拔。从山顶向下望,一片片、一层层,葱郁的绿因着山势起伏连绵不断。

  1959年,南天门国营林场组建,1967年引种华北落叶松获得成功。56年间,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以此为辐射,在东摩天岭这片茫茫高原筑起30多万亩、为京津冀阻沙涵水的“绿色长城”。

  “这些松树都是我们一棵一棵种出来的,你看,现在都长这么高了。”眼前的侯德峰,气色红润、嗓音洪亮,完全看不出已经是87岁高龄的老人。一辈子从事林业工作,他就像山坡上挺拔的松树,青翠不老,乐观顽强。

  东摩天岭属高寒山区,春季土地解冻晚,树坑要提前在秋季挖好,运送树苗和水需要驴驮、人背。

  “住在农民遗弃的破房、烂窑里,几个人搭伙凑合吃饭,但大家劳动热情高,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把树栽活了,到老不后悔。”说到这里,侯德峰老人望向对面山坡上的林子,仿佛又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靠着滚石上山的劲头,他们硬是3年间在东摩天岭栽出了1200亩的林子。如今,这里森林覆盖率达到57.8%,林木蓄积量达22万立方米。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植树造林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作为生活于这片热土上的中华儿女,都把植树造林视为终生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并且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东摩天岭植树造林序幕拉开后,和林格尔人打响了一场久久为功的“绿色接力战”。1982年,依托“三北”防护林项目工程,和林格尔县委作出决定:兵分3路,全面治理山山水水。旗杆山、老虎沟、丁家山、冰凌沟……东摩天岭的山丘沟壑一个接着一个变绿了。治理荒山荒坡107座,流动沙丘22个,山洪沟70多条,植被率由治理前的15%提高到40%—50%。

  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和林格尔县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抓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奋力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新时代不仅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气魄,还要留住绿水青山,当好绿色“接班人”,为美丽内蒙古积累更多绿色财富。

编辑:李姝廷

版权声明:内蒙古经济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917   蒙ICP备2021003034号-1 

Copyright © 2016- 内蒙古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