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鑫
厚植底色,提升成色,增添亮色。1月2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回眸2023”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专场发布会。回眸2023年,内蒙古林草系统紧紧围绕办好“两件大事”,聚焦“闯新路、进中游”目标,高质高效推进林草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沿黄绿化
国土绿化成效显著,全面打响“三北”工程攻坚战和三大标志性战役。第一时间组建规划编制专班,启动“三北”工程六期规划和三大标志性战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规划的5个治理区域和11个重大工程全部纳入国家“三北”工程规划,全区103个旗县(市、区)全部纳入“三北”工程实施范围。2023年,全区累计完成造林556万亩、种草1743万亩、防沙治沙950万亩,分别为年度计划的149%、134%、151%,防沙治沙面积较2022年增加100万亩以上。新建扩建义务植树基地124个,义务植树3519万株,参与绿化美化的乡镇苏木370个、嘎查村700个。完成浑善达克规模化林场建设近28万亩、累计达204万亩,全区“绿色版图”不断扩大。与蚂蚁集团、上海银行等大型企业及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等公益组织达成合作协议,引进公益投资3.76亿元,有效拓宽了生态建设资金投融资渠道。
莽莽林海
资源管护全面加强,内蒙古以林长制为抓手,建立“林长制+重点工作”机制,大力推行“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首次对盟市开展差异化考核。扎实开展林草湿荒生态综合监测工作,划定调整基本草原7.3亿亩,形成全区基本草原“一张图”。继续落实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全区3.8亿亩草原落实禁牧制度,5.9亿亩草原落实草畜平衡制度。
大美湿地
林草改革不断深化,开展局省共建草原保护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工作方案(2023—2025年)》,扎实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年度试点任务全部完成。推动国有林场与种苗基地、林草产业、森林旅游、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有效盘活林场资源,增添发展活力。积极开展森林草原保险,森林保险参保3.67亿亩、草原保险试点参保达2900多万亩,投入保费6.94亿元,不仅有效保护了林草资源,还保障了林农牧户经济利益。
草畜平衡
产业发展提质提效,聚焦“大资源、小产业”问题,围绕森林食品、特色林果、木本粮油和林草中药材四大优势产业链,整合安排产业资金3.13亿元进行集中扶持,新增国家林业龙头企业3家、总数达到16家。大力发展草产业,制遴选3家草产业龙头企业为草产业链主企业。2023年全区新建草种繁育基地17.15万亩、全年制种能力有望突破500万公斤,预计全年饲草产量将达到8000万吨以上。
林草碳汇扎实推进,今年以来,全区共开发林草碳汇项目17个,实现碳汇交易80.5万吨,交易金额达2700多万元。
新华林场
支撑保障显著提升, 2023年,全区累计投入林草专项资金166.9亿元、较2022年增加9.8亿元。自治区人大将《内蒙古自治区基本草原保护条例(修改)》《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修改)》纳入“十四五”立法规划。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内蒙古必将写好“绿色文章”,共绘秀美“生态画卷”,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更幸福。(文中图片均由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