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鑫
2023年
全区新建改扩建204所幼儿园
676所中小学
现已竣工665所
新增学位7.06万个
累计下达中央和自治区学前教育专项资金12.81亿元
下达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专项资金10.55亿元,
下达高考综合改革专项发展资金共6.95亿元……
春华秋实,让时间记录教育温度。
1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回眸2023”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八场——自治区教育厅专场。
亮眼的数字背后,是全区教育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各领域,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2023年,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组织强党建,持续聚力夯基固本;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形有感有效;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取得新成效。
2023年,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提质增效,为办好两件大事贡献教育力量。基础教育基点作用持续夯实;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日益凸显;产教融合助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23年,全区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双减”工作有新进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2647家已全部压减;教育数字化转型有新成效,全区中小学校全部完成平台注册;教师队伍建设有新突破;教育民生福祉持续增进。2023年,全区共落实各类学生资助资金48.1亿元,发放助学贷款14.04亿元。
2024年,全区教育系统将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打造“北疆教育心向党”党建品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积极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区,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系统关于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区的实施方案》,在校园唱响“北疆文化”品牌,建立和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加快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办好国门学校;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启动“一流学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加强国家级一流学科专业建设,重点支持生物学、食品科学、生态学、草学、冶金、稀土、新能源及民族学等优势特色学科发展。围绕稀土、乳业、能源、先进制造等领域与教育部共建高等研究院。持续调整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同时,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达到50个,按产业需求设立“工匠班”“订单班”计划,源源不断为产业发展培养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抓好教育评价改革,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深化高校分类评价改革,推进高校人员总量管理,将绩效工资与考核结果挂钩,激发高校内生动力。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巩固拓展“双减”成果,提升课堂教学、作业管理、课后服务水平。